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两个玉米自交系之间miRNA的比较分析

致谢第4-9页
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1 玉米轮枝镰刀菌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1 轮枝镰刀菌病引发的玉米疾病与传播方式第11页
        1.1.2 国内外抗性基因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 miRNA研究与进展第12-13页
        1.2.1 miRNA生物合成第12-13页
        1.2.2 miRNA功能和作用机制第13页
    1.3 miRNA与抗性相关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目标第14-16页
        1.4.1 研究目的意义第14页
        1.4.2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两个玉米幼苗自交系小RNA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6-44页
    2.1 材料、试剂仪器与方法第16-20页
        2.1.1 试验材料第16页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16页
        2.1.3 试验方法第16-17页
            2.1.3.1 两个玉米自交系幼苗材料总RNA提取第16页
            2.1.3.2 小RNA测序第16-17页
        2.1.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7-20页
            2.1.4.1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第18-19页
            2.1.4.2 sRNA分类注释第19页
            2.1.4.3 miRNA分析第19页
            2.1.4.4 miRNA表达量分析第19-20页
            2.1.4.5 miRNA差异表达分析第20页
            2.1.4.6 miRNA靶基因预测第2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0-42页
        2.2.1 总RNA质量检测第20-21页
        2.2.2 小RNA测序结果评估和玉米幼苗数据分析第21-32页
            2.2.2.1 小RNA分类注释和数量统计第21-22页
            2.2.2.2 miRNA的鉴定和预测第22-23页
            2.2.2.3 公共和特异表达miRNA分析第23-24页
            2.2.2.4 miRNA碱基长度分布分析第24页
            2.2.2.5 miRNA碱基偏好性分析第24-25页
            2.2.2.6 miRNA家族分析第25-26页
            2.2.2.7 差异miRNA表达分析第26-32页
        2.2.3 miRNA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第32-42页
            2.2.3.1 miRNA靶基因的统计分析第32-35页
            2.2.3.2 差异表达的已知miRNA的靶基因注释第35-38页
            2.2.3.3 差异表达的novelmiRNA的靶基因富集第38-42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2.3.1 测序结果蕴含丰富的小RNA信息第42页
        2.3.2 差异表达miRNA模式第42页
        2.3.3 靶基因富集第42-43页
        2.3.4 差异miRNA靶基因富集第43-44页
第三章 两个玉米自交系差异mi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分析第44-53页
    3.1 材料、试剂仪器第44页
        3.1.1 试验材料第44页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4页
    3.2 试验方法第44-48页
        3.2.1 引物和探针设计第44-45页
        3.2.2 NorthernBlot验证第45-46页
            3.2.2.1 12%的7M尿素丙烯酰胺胶的配制第45页
            3.2.2.2 电泳第45页
            3.2.2.3 转膜和紫外交联第45页
            3.2.2.4 杂交和探针标记第45-46页
            3.2.2.5 地高辛探针洗脱、封闭、显色和曝光第46页
        3.2.3 荧光定量PCR验证第46-48页
            3.2.3.1 N6和BT-1幼苗接菌材料总RNA的提取第46页
            3.2.3.2 RNA反转录第46-48页
            3.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第4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3.3.1 Northernblot验证结果第48-49页
        3.3.2 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第49-52页
            3.3.2.1 测序miRNA成熟体的鉴定第49-50页
            3.3.2.2 测序数据novelmiRNAprecursor前体的鉴定第50-51页
            3.3.2.3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鉴定第51-52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52-53页
第四章 相关差异miRNA及其靶基因在接菌幼苗中的鉴定分析第53-57页
    4.1 材料、试剂仪器第53页
        4.1.1 试验材料第53页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53页
    4.2 试验方法第53页
    4.3 结果分析第53-56页
        4.3.1 潜在抗性miRNA成熟体的鉴定第53-54页
        4.3.2 潜在抗性miRNA靶基因的鉴定第54-56页
    4.4 结论与讨论第56-57页
第五章 潜在抗性相关miRNA的载体构建第57-62页
    5.1 材料、试剂仪器第57页
        5.1.1 试验材料第57页
            5.1.1.2 主要试剂第57页
            5.1.1.3 主要仪器第57页
    5.2 试验方法第57-60页
        5.2.1 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第57-59页
            5.2.1.1 构建miR398、miR408、miR528和miR164过表达载体引物设计第57-58页
            5.2.1.2 PCR扩增第58页
            5.2.1.3 PCR产物回收及PCR产物和载体酶切第58页
            5.2.1.4 PCR酶切产物和载体连接第58-59页
            5.2.1.5 连接产物转化第59页
            5.2.1.6 单克隆挑取及鉴定第59页
            5.2.1.7 扩繁提质粒并测序鉴定第59页
        5.2.2 CRISPR/Cas9基因突变载体构建第59-60页
            5.2.2.1 CRISPR/Cas9载体靶位点设计第59-60页
            5.2.2.2 引物设计第60页
            5.2.2.3 PCR扩增第60页
            5.2.2.4 扩繁提质粒并测序鉴定第60页
        5.2.3 构建好载体转化农杆菌及鉴定第6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0-61页
        5.3.1 过表达载体构建结果第60-61页
        5.3.2 CRISPR/Cas9突变载体构建结果第61页
    5.4 结论与讨论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2-64页
    6.1 两玉米自交系差异抗性小RNA测序结果第62页
    6.2 两玉米自交系差异抗性的测序数据验证及接菌幼苗的验证第62-63页
    6.3 潜在相关抗性差异miRNA的载体构建对于潜在相关抗轮枝镰刀菌的miRNA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第70-75页
ABSTRACT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干旱胁迫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光合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利用RNAi抑制褐飞虱重要功能基因提高水稻抗虫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