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顺治至雍正(1644~1735年)论文

雍正朝黔东南“新疆六厅”的治理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缘起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第10-15页
        一、政治治理方面的研究第10-12页
        二、经济治理方面的研究第12-13页
        三、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第13-14页
        四、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第14页
        五、苗疆治理成效方面的研究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雍正朝对黔东南苗疆的开辟第17-23页
    第一节 清代开辟前黔东南苗疆社会的概况第17-18页
    第二节 雍正朝开辟黔东南苗疆的过程第18-23页
        一、鄂尔泰开辟苗疆第18-20页
        二、张广泗带兵进攻苗疆第20-21页
        三、苗民起事的平定第21-23页
第三章 雍正朝黔东南“新疆六厅”政治军事的治理第23-27页
    第一节 黔东南“新疆六厅”的政治治理第23-25页
        一、黔东南“新疆六厅”及郡县的设置第23-24页
        二、黔东南“新疆六厅”基层社会的治理第24-25页
    第二节 黔东南“新疆六厅”的军事治理第25-27页
第四章 雍正朝黔东南“新疆六厅”经济文化治理第27-36页
    第一节 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第27-28页
        一、移民屯田第27-28页
        二、兴修水利第28页
    第二节 发展水陆交通,加强与内地的商贸往来第28-30页
        一、疏通河道第29页
        二、开通驿道与官道第29-30页
    第三节 因地制宜,发展工矿业和副业第30-32页
        一、发展工矿业第30-31页
        二、发展林副业第31-32页
    第四节 黔东南“新疆六厅”文化教育的建设第32-36页
        一、官学教育第32页
        二、义学教育第32-34页
        三、科举考试第34-36页
第五章 雍正朝黔东南“新疆六厅”的治理成效及其评价第36-43页
    第一节 将“新疆六厅”纳入清廷版图,实现对苗疆生界的有效管理第36-38页
        一、“六厅”的政治体系日益完善第36-38页
        二、政治军事治理的局限性第38页
    第二节 打通三省交通,促进了“新疆六厅”的经济发展第38-40页
        一、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第38-39页
        二、手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第39-40页
        三、与内地的贸易逐渐增多,商业开始繁荣第40页
    第三节 大兴文教,移风易俗,促进了苗疆的开化第40-43页
        一、提高了苗人子弟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大批人才第40-41页
        二、加强思想教化,增加了苗民对王朝的认同感第41页
        三、促使苗民的生活习俗和生产生活发生变化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代休闲生活的一个侧面考察:休闲场所研究
下一篇:秦楚黔中郡之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