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监护、看护的界定与义务来源 | 第13-22页 |
(一)监护、看护的概念 | 第13-15页 |
1.学界的不同观点 | 第13-14页 |
2.对学界观点的评析 | 第14-15页 |
3.本文的界定 | 第15页 |
(二)监护与看护的区别 | 第15-17页 |
1.法律制度上的区别 | 第15-16页 |
2.对象上的区别 | 第16页 |
3.内容上的区别 | 第16-17页 |
(三)监护与看护职责的义务来源 | 第17-20页 |
1.学界的不同观点 | 第17-18页 |
2.对学界观点的评析 | 第18-19页 |
3.本文的观点 | 第19-20页 |
(四)监护人与看护人的确定 | 第20-22页 |
二、“情节恶劣”的认定 | 第22-28页 |
(一)司法现状 | 第22-24页 |
1.情节犯的界定 | 第22-23页 |
2.本罪中的“情节恶劣” | 第23-24页 |
(二)学界的观点及评析 | 第24-25页 |
1.学界的不同观点 | 第24页 |
2.对学界不同观点的评析 | 第24-25页 |
(三)本文观点 | 第25-28页 |
1.主观要素的认定 | 第25-26页 |
2.客观要素的认定 | 第26-28页 |
三、单纯的精神伤害型虐待的认定 | 第28-35页 |
(一)司法现状 | 第29-30页 |
1.无法可依 | 第29-30页 |
2.取证困难 | 第30页 |
(二)学界的观点及评析 | 第30-32页 |
1.学界的不同观点 | 第30-31页 |
2.对学界不同观点的评析 | 第31-32页 |
(三)本文的观点 | 第32-35页 |
1.单纯的精神伤害型虐待标准的认定 | 第32页 |
2.单纯的精神伤害型虐待构成犯罪 | 第32-33页 |
3.对单纯的精神伤害型虐待儿童者从重处罚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