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政治协商会议论文

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政协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方法及构架第13-16页
第一章 基层人民政协的功能定位第16-26页
    第一节 基层政协的协商民主特征第16-20页
        一、开放性第16-17页
        二、创新性第17-18页
        三、包容性第18-19页
        四、合作性第19-20页
    第二节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第20-24页
        一、决策建言功能第20-21页
        二、增进共识功能第21-22页
        三、有序参与功能第22页
        四、利益表达功能第22-23页
        五、团结凝聚功能第23-24页
    第三节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定位第24-26页
        一、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定位第24页
        二、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和党的工作关系的定位第24-26页
第二章 静安区政协开展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第26-39页
    第一节 静安区政协概况第26-28页
        一、区政协的组织构架第26-27页
        二、新时期区政协的协商民主任务第27-28页
    第二节 区级协商民主的创新第28-34页
        一、专题协商:以问题为导向第28-30页
        二、对口协商:聚焦民生实事第30-32页
        三、界别协商:引导各界参与第32-33页
        四、微协商:利用碎片化时间第33-34页
    第三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拓展第34-39页
        一、社会组织的协商拓展第34-35页
        二、向社区的协商拓展第35-39页
第三章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问题分析第39-49页
    第一节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程度较低第39-41页
        一、基层政协协商制度建设不规范第39-40页
        二、基层政协协商的监督和保障制度欠缺第40-41页
    第二节 基层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第41-45页
        一、产生机制有待完善第42-43页
        二、协商履职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第43-44页
        三、对委员的管理不够精细第44-45页
    第三节 基层协商议题的设置有待改进第45-47页
        一、议题设置流程有待完善第45-46页
        二、议题内容有待完善第46-47页
    第四节 协商民主氛围亟待加强第47-49页
        一、政协在社会群众中的认同度不够第47-48页
        二、群众参与基层协商的意愿不够强烈第48-49页
第四章 推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9-56页
    第一节 建立健全协商制度机制保障第49-51页
        一、健全政协协商制度第49-50页
        二、不断加强制度落实第50-51页
    第二节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第51-53页
        一、做强做实专委会第51页
        二、搭建平等协商主体第51-52页
        三、细化委员规则第52-53页
    第三节 妥善设置议题第53-54页
    第四节 营造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环境氛围第54-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与式治理视域下的公务人员微博研究
下一篇:导入型社区治理优化研究--以青浦区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型居住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