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一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一、以地养老 | 第20页 |
二、养老替代率 | 第20-21页 |
三、养老保障适度水平 | 第21页 |
四、养老贡献程度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页 |
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三、优势视角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章、土地收益对湖北农村养老贡献的机理分析 | 第24-37页 |
第一节 湖北省农村土地资源、经济发展与老人养老概况 | 第24-32页 |
一、农村土地资源与农村经济发展 | 第24-29页 |
二、农村老人养老概况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土地收益养老功能定位 | 第32-34页 |
一、延续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 | 第32-33页 |
二、实现土地养老保障价值 | 第33-34页 |
三、提高湖北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 第34页 |
第三节 土地收益来源及其与社会养老的联动 | 第34-37页 |
一、土地收益的来源 | 第34-36页 |
二、土地收益养老与社会养老的联动关系 | 第36-37页 |
第三章、湖北省农村土地养老保障水平与贡献程度研究设计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农村土地养老保障贡献水平数理模型与参数测定 | 第37-45页 |
一、农村人均土地养老保障水平的数理模型 | 第37-39页 |
二、农村人均土地养老保障水平数理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9-45页 |
第二节 省农村土地养老对农村总体养老保障水平保障贡献程度研究设计. | 第45-49页 |
一、农村土地养老保障贡献分析模型 | 第45-46页 |
二、农村适度养老保障水平界定 | 第46-49页 |
第四章、湖北省农村土地养老保障水平与贡献程度实证分析 | 第49-63页 |
第一节 湖北省农村人均土地养老保障水平 | 第49-54页 |
一、湖北省农村土地养老水平的绝对值测算 | 第49-52页 |
二、湖北省农村土地养老保障水平差异分析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农村土地养老保障贡献程度实证分析 | 第54-61页 |
一、农村土地养老保障的水平贡献分析 | 第54-59页 |
二、农村土地养老保障的适度贡献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一、农村土地收益对老人养老有重要贡献 | 第63页 |
二、农村土地养老经营利用方式应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 第63-64页 |
三、农村土地流转将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 第64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4-67页 |
一、构建多支柱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 第64-65页 |
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 第65-66页 |
三、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