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4页
第一章 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概述第14-23页
    一、相关概念第14-16页
        (一)协商民主第14-15页
        (二)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第15-16页
    二、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一)马克思的人民民主理论第16页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第16-17页
        (三)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第17-18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协商民主思想第18-19页
    三、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意义第19-23页
        (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第20页
        (二)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第20-21页
        (三)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第21-23页
第二章 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第23-34页
    一、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第23-27页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载体形式日益增多第23-24页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内容逐渐丰富第24-25页
        (三)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律制度初步建立第25-27页
        (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第27页
    二、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7-31页
        (一)民众参与度不高第28页
        (二)协商主体地位不平等第28-29页
        (三)协商中监督和问责缺位第29-30页
        (四)协商过程流于形式第30-31页
    三、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1-34页
        (一)农民群众文化素养不高第31页
        (二)乡村传统政治文化牵制第31-32页
        (三)协商制度建设滞后第32-33页
        (四)乡镇政府服务意识薄弱第33-34页
第三章 推动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对策第34-47页
    一、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角色定位第34-38页
        (一)坚持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第34-35页
        (二)发挥乡镇政府在协商民主中的指导作用第35-36页
        (三)实现村两委在协商民主过程中的有机配合第36-38页
    二、积极培养农民的民主协商意识第38-40页
        (一)增强农民普遍参与意识第38页
        (二)培养农民理性协商意识第38-40页
    三、建构规范有序的农村协商民主运行机制第40-43页
        (一)完善村级公共事务民主决策机制第40-41页
        (二)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第41页
        (三)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评价反馈机制第41-43页
    四、营造具有现代民主气息的农村协商环境第43-47页
        (一)加强协商民主的物质基础建设第43-44页
        (二)培育先进的农村政治文化第44-47页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青年观的多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