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110接处警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 第10-15页 |
一、110接处警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二、110接处警的现状 | 第11-15页 |
第二章 110接处警的合法性研究 | 第15-23页 |
一、110接处警的类型分析 | 第15-17页 |
(一) 警务类警情 | 第15-16页 |
(二) 非警务类警情 | 第16-17页 |
二、110接处警中警务类警情的法律授权 | 第17-18页 |
(一) 执法类警务警情的法律授权 | 第17-18页 |
(二) 其他类警务警情的法律授权 | 第18页 |
三、110接处警中处置非警务类警情法律依据的缺失 | 第18-23页 |
(一) 非警务类警情的多样性造成“无法可依” | 第18-19页 |
(二) 非警务类警情的不确定性造成“无法作为” | 第19-20页 |
(三) 越位成为其他行政执法主体 | 第20-23页 |
第三章 110接处警的权力属性与服务职能 | 第23-34页 |
一、110接处警的权力属性 | 第23-25页 |
(一) 警察权的体现 | 第23-24页 |
(二) 警察职权的具体化 | 第24-25页 |
二、非警务类警情与公安服务职能 | 第25-29页 |
(一) 公安服务职能的概念 | 第25-27页 |
(二) 非警务类警情中服务的泛化 | 第27-28页 |
(三) 非警务类警情的服务与公安行政服务职能的区别 | 第28-29页 |
三、110接处警应回归权力运行的本质 | 第29-31页 |
(一) 接处警工作应以警务类警情为根本 | 第29-30页 |
(二) 接处警工作要体现权威性、应急性 | 第30-31页 |
四、发达国家(地区)接处警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第四章 110接处警的法律保障 | 第34-44页 |
一、从立法层面完善110接处警运行机制 | 第34-38页 |
(一) 110接处警法治化的重要意义 | 第34-35页 |
(二) 构建独立的110接处警法治体系 | 第35-37页 |
(三) 建设与110接处警法治体系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 | 第37-38页 |
二、实现110接处警运行机制标准化与专业化 | 第38-41页 |
(一) 建立标准化的110接处警流程 | 第38-39页 |
(二) 建立专业化的1 10接处警队伍 | 第39-41页 |
三、完善畅通110接处警分流机制 | 第41-44页 |
(一) 强化政府履责突破分流瓶颈 | 第41-42页 |
(二) 做大做强社会联动服务体系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