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9-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理论分析第17-33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内涵及特征分析第17-22页
        (一)接受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第17-18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内涵第18-19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特征第19-22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理论基础及借鉴第22-26页
        (一)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理论指导第22-24页
        (二)西方接受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启示及借鉴第24-26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表现第26-33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第26-28页
        (二)大学生自身思想意识和接受能力得到提升第28-30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社会氛围融洽第30-33页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45页
    一、大学生自身接受心理及能力有待提升第33-37页
        (一)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观念的干扰第33-34页
        (二)情绪波动大与接受意志不坚定第34-35页
        (三)自我期望与自我实现难以匹配第35-36页
        (四)政治社会化和政治认同不彻底第36-37页
    二、高校育人功能和资源整合相对薄弱第37-40页
        (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不到位第37-38页
        (二)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削弱第38-39页
        (三)传统接受内容和实践形式的陈旧第39-40页
    三、现存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冲击第40-45页
        (一)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接受活动的诱导第40-41页
        (二)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潜意识影响第41页
        (三)网络从“工具载体”到“环境氛围”的突破及干扰第41-42页
        (四)社会舆论环境现实性强但缺乏理性引导第42-45页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优化路径第45-61页
    一、把握大学生接受心理,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内在动力第46-50页
        (一)尊重并提高大学生需要层次第46-47页
        (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第47页
        (三)丰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悟第47-48页
        (四)在实践中自我教育磨练意志第48-50页
    二、整合高校育人资源 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外在条件第50-55页
        (一)注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衔接融合第50-51页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第51-53页
        (三)突出接受内容的时代感和生活化第53-54页
        (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第54-55页
    三、优化接受环境,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和谐氛围第55-61页
        (一)加强党的领导 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第55-57页
        (二)注重家庭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空间第57-58页
        (三)发挥同辈群体的榜样效应扩大正面影响力第58-59页
        (四)营造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相结合的理性舆论环境第59-61页
结语第61-6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观培育研究
下一篇:图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