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加压焊论文

Mg/Al异种合金搅拌摩擦连接材料流动及接头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2页
    1.1 课题背景第17页
    1.2 搅拌摩擦连接研究现状第17-29页
        1.2.1 搅拌摩擦连接的原理第17-19页
        1.2.2 搅拌摩擦连接工艺研究第19-20页
        1.2.3 搅拌摩擦连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第20-22页
        1.2.4 搅拌摩擦连接塑性金属流动研究第22-24页
        1.2.5 搅拌摩擦连接塑性金属流动数值模拟第24-26页
        1.2.6 Mg/Al异种金属连接的研究第26-29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9-31页
        1.3.1 目的与意义第29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1.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二章 Mg/Al异种合金FSJ金属材料流动可视化研究第32-46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32页
    2.3 Mg/Al异种FSJ二维材料流动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2-41页
        2.3.1 接头连接方向的金属材料流动第32-36页
        2.3.2 接头表面方向的金属材料流动第36-41页
    2.4 Mg/Al异种FSJ三维材料流动特征第41-42页
    2.5 FSJ接头成形过程中材料的流动模型第42-44页
        2.5.1 接头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2.5.2 FSJ金属材料的流动平衡第44页
    2.6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Mg/Al异种合金FSJ过程材料流动数值模拟第46-66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材料属性第46-48页
    3.3 控制方程第48页
    3.4 热源模型第48-50页
    3.5 几何模型第50-51页
    3.6 边界条件第51-52页
    3.7 搅拌摩擦连接过程材料流动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3.7.1 工艺参数对材料流动的影响第52-56页
        3.7.2 搅拌头形状、尺寸对材料流动的影响第56-63页
    3.8 温度场模拟结果与讨论第63-64页
    3.9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工艺参数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6-87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实验过程第66-69页
        4.2.1 实验材料第66页
        4.2.2 连接设备及方法第66-67页
        4.2.3 连接区试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分析实验第67-69页
    4.3 Mg/Al异种合金FSJ工艺参数的初步确定第69-72页
    4.4 连接工艺参数对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第72-76页
        4.4.1 低ω/v比的影响第72-73页
        4.4.2 高ω/v比的影响第73-76页
    4.5 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6-81页
        4.5.1 拉伸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6-80页
        4.5.2 显微硬度分析第80-81页
    4.6 接头连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分析第81-85页
    4.7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搅拌头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7-103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实验用搅拌头第87-88页
    5.3 搅拌头对接头成形的影响第88-90页
    5.4 搅拌头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0-102页
        5.4.1 轴肩尺寸对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0-93页
        5.4.2 搅拌针形状对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3-100页
        5.4.3 搅拌针尺寸对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0-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Mg/Al异种合金FSJ接头性能预测第103-116页
    6.1 引言第103页
    6.2 神经网络概述第103-107页
        6.2.1 神经网络简介第103-104页
        6.2.2 BP神经网络第104-105页
        6.2.3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第105-107页
    6.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第107-111页
        6.3.1 输入层和输出层的选取第107-108页
        6.3.2 隐含层及其节点数的确定第108-109页
        6.3.3 传递函数的选择第109-111页
        6.3.4 网络训练算法的确定第111页
    6.4 网络训练结果第111-113页
    6.5 网络的预测误差及接头性能预测第113-115页
    6.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6-119页
    7.1 全文总结第116-118页
    7.2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118页
    7.3 后续研究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翼扇涵体构型无人直升机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泛在信息支持下寿终产品的再生决策与拆卸规划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