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1 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 | 第13页 |
2.1.2 旅游非线性成长(TANG)理论 | 第13-14页 |
2.1.3 旅游成长波动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2 遗产开发管理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2.2.1 国内外文献数量对比分析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外研究区域对比分析 | 第16-18页 |
2.2.3 国内外研究内容对比 | 第18-24页 |
3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旅游成长波动比较研究 | 第24-32页 |
3.1 旅游非线性成长本底线对比分析 | 第24-29页 |
3.1.1 平遥古城 | 第24-26页 |
3.1.2 曲阜三孔 | 第26-27页 |
3.1.3 承德避暑山庄 | 第27-29页 |
3.2 三大遗产地旅游客流多周期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3.2.1 导入点分析 | 第29页 |
3.2.2 逻辑上界与成长幅度分析 | 第29-30页 |
3.3 三大遗产地旅游收入多周期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3.3.1 模拟方程的特征值变化 | 第30页 |
3.3.2 模拟方程的周期变化 | 第30-32页 |
4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波动管理动因研究 | 第32-42页 |
4.1 旅游本底趋势线凸峰凹谷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4.1.1 三大景区凸峰凹谷动因分析 | 第32-33页 |
4.1.2 三大景区凸峰凹谷波动幅度比较 | 第33-34页 |
4.2 旅游本底趋势线多周期性对比分析 | 第34-42页 |
4.2.1 宏观层面-国家旅游政策的引领规范作用 | 第34-36页 |
4.2.2 中观层面-地方旅游制度对比分析 | 第36-40页 |
4.2.3 微观层面-景区旅游政策干预途径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42-44页 |
5.1 结论 | 第42页 |
5.2 不足及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引用政策法规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