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5页 |
1.1.1 我国金属屋面围护系统的发展 | 第11页 |
1.1.2 金属屋面围护系统发展前景 | 第11-13页 |
1.1.3 金属屋面围护系统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金属屋面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非线性问题概述 | 第18-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焊缝性能与风揭实验研究 | 第22-38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2-25页 |
2.1.1 工程介绍 | 第22页 |
2.1.2 结构屋面体系 | 第22-25页 |
2.2 电阻缝焊搭接接头强度实验 | 第25-32页 |
2.2.1 电阻缝焊搭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2.2 实验目的 | 第26页 |
2.2.3 样本设计 | 第26-27页 |
2.2.4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2.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32页 |
2.3 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抗风揭实验 | 第32-35页 |
2.3.1 实验目的 | 第32页 |
2.3.2 构件布置 | 第32-34页 |
2.3.3 实验步骤及加载制度 | 第34-35页 |
2.3.4 实验结果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38-100页 |
3.1 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8-44页 |
3.1.1 单位选择 | 第38页 |
3.1.2 计算单元选取 | 第38-39页 |
3.1.3 屋面板材料本构及验证 | 第39-40页 |
3.1.4 不锈钢支座铆钉连接简化计算 | 第40-42页 |
3.1.5 有限元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1.6 边界条件和加载制度 | 第43-44页 |
3.2 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验证 | 第44-53页 |
3.2.1 网格划分方法 | 第45-46页 |
3.2.2 关键部位1网格划分计算结果对比 | 第46-50页 |
3.2.3 关键部位2网格划分计算结果对比 | 第50-53页 |
3.2.4 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53页 |
3.3 整体结构变形与受力特性 | 第53-57页 |
3.3.1 结构X方向上的变形及受力特性 | 第54-56页 |
3.3.2 结构Y方向上的变形与受力特性 | 第56-57页 |
3.4 局部结构变形与受力特性 | 第57-79页 |
3.4.1 支座变形与受力特性 | 第57-67页 |
3.4.2 屋面板变形与受力特性 | 第67-79页 |
3.5 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有限元模型简化分析 | 第79-98页 |
3.5.1 简化分析Y向模型 | 第79-89页 |
3.5.2 简化分析X向模型 | 第89-9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相关参数分析 | 第100-138页 |
4.1 板面厚度 | 第100-113页 |
4.1.1 整体结构变形及受力特性 | 第100-105页 |
4.1.2 局部结构变形及受力特性 | 第105-113页 |
4.2 焊缝高度 | 第113-124页 |
4.2.1 整体结构变形及受力特性 | 第113-117页 |
4.2.2 局部结构变形及受力特性 | 第117-124页 |
4.3 X向跨度 | 第124-136页 |
4.3.1 整体结构变形及受力特性 | 第125-128页 |
4.3.2 局部结构变形及受力特性 | 第128-1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0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8-139页 |
5.2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