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城市更新的土地利用决策治理:交易成本视角

致谢第5-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绪论第23-45页
    1.1 研究背景第23-31页
        1.1.1 城市土地开发的必然转型:从农地非农化到存量更新第23-25页
        1.1.2 城市更新的困境:传统土地利用决策模式失效第25-27页
        1.1.3 土地利用决策模式的深圳探索:利益相关方的不同引入第27-29页
        1.1.4 不同土地利用决策治理模式:效果各不相同第29-31页
    1.2 研究的现实困惑和理论问题第31-35页
        1.2.1 对现实观测的困惑第31-32页
        1.2.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2-33页
        1.2.3 交易成本理论的引入第33-35页
        1.2.4 研究的理论问题第35页
    1.3 研究意义第35-37页
        1.3.1 现实意义第35页
        1.3.2 理论意义第35-37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7-42页
        1.4.1 研究思路第37页
        1.4.2 研究内容第37-39页
        1.4.3 研究方法第39-40页
        1.4.4 技术路线图第40-42页
    1.5 研究区域概况第42-45页
        1.5.1 深圳市情概况第42-43页
        1.5.2 深圳城市更新实践概述第43-45页
2 文献综述第45-84页
    2.1 城市更新治理的基础研究第45-51页
        2.1.1 城市更新和城市更新治理研究的重要性第45-46页
        2.1.2 城市更新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势研究第46-50页
        2.1.3 城市更新的过程成本研究第50-51页
        2.1.4 土地利用决策治理在城市更新研究中被忽视第51页
    2.2 城市土地利用决策治理的基础研究第51-63页
        2.2.1 管理土地利用决策的规划制度第51-53页
        2.2.2 西方城市土地规划理论和制度运行的变迁第53-58页
        2.2.3 我国规划制度的失效质疑及其运行过程改进第58-63页
        2.2.4 规划制度运行过程改进的关键第63页
    2.3 “政府与市场之争”和新组织经济学的研究第63-69页
        2.3.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显的钟摆现象第63-64页
        2.3.2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新古典经济学的失效处方第64-66页
        2.3.3 再认识企业、市场和政府:新组织经济学的研究第66-67页
        2.3.4 层级与市场之外:自组织的出现第67-69页
        2.3.5 政府、企业、市场和自组织的本质第69页
    2.4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治理结构绩效及其选择研究第69-78页
        2.4.1 概念界定:交易、交易成本、治理结构和制度第69-71页
        2.4.2 交易成本的由来和Williamson的主要贡献第71-74页
        2.4.3 交易属性对治理结构绩效及其选择的影响第74-76页
        2.4.4 制度对治理结构绩效及其选择的影响第76-77页
        2.4.5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政府、市场与公众参与第77-78页
    2.5 交易成本理论在土地利用决策领域的运用研究第78-80页
        2.5.1 交易成本理论适用性的争辩第78-79页
        2.5.2 规划与市场关系的讨论第79页
        2.5.3 土地利用决策治理的研究第79-80页
    2.6 已有研究的进展和不足第80-84页
        2.6.1 研究进展第80-82页
        2.6.2 尚存不足第82-84页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第84-108页
    3.1 土地利用决策的交易实现:规划方案的契约过程第84-87页
        3.1.1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特殊性第84-85页
        3.1.2 市场失灵以及庇古和科斯逻辑失效第85-86页
        3.1.3 规划制度的出现:以规划方案为权威性契约第86-87页
        3.1.4 交易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契约过程第87页
    3.2 土地利用决策的交易主体:利益相关方的辨析第87-91页
        3.2.1 土地价值的构成体系第87-89页
        3.2.2 土地价值的分享者第89-90页
        3.2.3 本文重点关注的利益相关方第90-91页
    3.3 土地利用决策的交易描述:基于IAD和四层次框架第91-96页
        3.3.1 阿罗不可能定理下的集体决策困境第91-93页
        3.3.2 突破与发展:制度约束、多次博弈和信息交互第93-94页
        3.3.3 IAD和四层次框架下的交易描述第94-96页
    3.4 土地利用决策交易的效率评价:从结果到过程第96-103页
        3.4.1 再识经济学中的效率:结果效率和过程效率第96-98页
        3.4.2 土地利用决策的结果效率和过程效率第98-100页
        3.4.3 最优还是满意:结果效率的判断第100-103页
        3.4.4 关注交易过程的治理:以过程成本为衡量第103页
    3.5 研究框架:治理结构对交易成本的影响机理第103-108页
        3.5.1 土地利用决策过程成本:事前与事后的交易成本第104页
        3.5.2 交易成本的来源:土地利用决策的不确定性第104-105页
        3.5.3 治理结构的表达:社会网络结构分析第105-106页
        3.5.4 研究框架:治理结构对交易成本的影响Ⅰ和Ⅱ第106-108页
4 社会网络视域下的治理结构解析第108-125页
    4.1 深圳土地利用决策模式的探索概述第108-109页
    4.2 基础性治理结构的传统表述及其局限性第109-111页
        4.2.1 市场组织:自发适应第109页
        4.2.2 层级组织:权威适应第109-110页
        4.2.3 自组织:协商适应第110页
        4.2.4 传统表述的局限性第110-111页
    4.3 基础性治理结构的社会网络表述第111-114页
        4.3.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兴起第111-112页
        4.3.2 社会网络表述基础性治理结构的适用第112-114页
    4.4 不同土地利用决策模式的社会网络结构表述第114-118页
        4.4.1 治理结构Ⅰ:市级政府单一主导模式第114-115页
        4.4.2 治理结构Ⅱ:利益相关方实质参与模式第115页
        4.4.3 治理结构Ⅲ:弹性规划模式第115-116页
        4.4.4 治理结构Ⅳ:单元合作规划模式第116-118页
    4.5 不同社会网络结构的数学特征第118-124页
        4.5.1 社会网络的数学特征表达第118-121页
        4.5.2 四种社会网络结构的数学特征比较第121-124页
    4.6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5 土地利用决策治理结构的交易成本效应第125-145页
    5.1 理论与现实相悖:多方参与集体决策的成本效应第125-127页
    5.2 土地利用决策成本的理论辨析第127-132页
        5.2.1 现实成本的辨析: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和财富转移第127-129页
        5.2.2 土地利用决策:交易的划分及其成本第129-132页
    5.3 土地利用决策成本的测度指标第132-133页
    5.4 案例选择的标准和数据收集第133-135页
    5.5 定量比较:治理结构Ⅳ与治理结构Ⅰ的交易成本效应第135-140页
        5.5.1 代表性指标Ⅰ:时间T和T~*的计算第135-137页
        5.5.2 代表性指标Ⅱ:专用人力资本投入C和C~*的计算第137-139页
        5.5.3 进一步的对比和讨论第139-140页
    5.6 定性判断:治理结构Ⅱ和治理结构Ⅲ的交易成本效应第140-143页
        5.6.1 治理结构Ⅱ与治理结构Ⅰ的交易成本效应对比第140-141页
        5.6.2 治理结构Ⅲ与治理结构Ⅰ的交易成本效应对比第141-143页
    5.7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6 治理结构的影响机理Ⅰ:匹配不确定性第145-160页
    6.1 “治理结构——不确定性”的匹配框架第145-146页
    6.2 不确定性的分类和影响因素第146-148页
    6.3 治理结构功能特征及其与不确定性的匹配关系第148-151页
        6.3.1 功能特征:促动和控制第148-149页
        6.3.2 两大功能特征与四类不确定性的匹配第149-151页
    6.4 不同土地利用决策治理结构的功能特征第151-153页
        6.4.1 功能特征和数学特征的关系第151-152页
        6.4.2 四种治理结构的功能特征比较第152-153页
    6.5 治理结构匹配不确定性的深圳解释第153-158页
        6.5.1 四类不确定性的水平第153-157页
        6.5.2 不同治理结构与不确定性的匹配第157-158页
    6.6 本章小结第158-160页
7 治理结构的影响机理Ⅱ:累积社会资本第160-182页
    7.1 “治理结构——社会资本——交易成本”的影响路径第160-163页
    7.2 研究模型的构建第163-167页
        7.2.1 社会资本的表达设计第163-165页
        7.2.2 个体中心社会网络特征的表达设计第165-166页
        7.2.3 交易成本的表达设计第166页
        7.2.4 本章的研究模型第166-167页
    7.3 问卷设计和案例选择第167-171页
        7.3.1 问卷设计第167-169页
        7.3.2 案例选择和调研第169-171页
    7.4 研究方法第171-173页
        7.4.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第171页
        7.4.2 统计方法第171-173页
    7.5 检验H_1:治理结构Ⅳ累积社会资本的证明第173-176页
        7.5.1 四个项目社会资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73页
        7.5.2 四个项目社会资本变量的比较分析第173-175页
        7.5.3 社会资本变量差异的原因解释第175-176页
    7.6 检验H_2:社会资本降低交易成本的证明第176-180页
        7.6.1 SEM整体模型适配度的评价第177-179页
        7.6.2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参数分析第179-180页
    7.7 本章小结第180-182页
8 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决策的治理优化建议第182-188页
    8.1 治理结构层次的优化第182-185页
        8.1.1 总体原则:匹配不确定性和累积社会资本第182-183页
        8.1.2 两条可能的优化路径第183-185页
    8.2 制度环境层次的改进第185-188页
        8.2.1 深圳制度环境的特点及其不利影响第185-186页
        8.2.2 制度环境改进的可能方向第186-188页
9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88-194页
    9.1 研究结论和贡献第188-191页
        9.1.1 研究结论第188-190页
        9.1.2 研究贡献第190-191页
    9.2 尚存不足和后续展望第191-194页
        9.2.1 本研究的不足第191-192页
        9.2.2 后续研究展望第192-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7页
调查问卷第207-210页
作者简介第21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10-2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第2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荣誉奖项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诉讼审判中心论
下一篇: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新型支护形式及开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