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植物园的概念、意义功能与类型 | 第10-14页 |
1.1.1 植物园的概念 | 第10页 |
1.1.2 植物园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3 植物园的功能 | 第11-13页 |
1.1.4 植物园的类型 | 第13-14页 |
1.2 植物园建设发展 | 第14-19页 |
1.2.1 植物园发展概况 | 第14-19页 |
1.2.1.1 世界植物园发展进程及发展前景 | 第14-17页 |
1.2.1.2 中国植物园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3 特色植物园分析 | 第19-21页 |
1.3.1 国外经典植物园案例分析 | 第19-20页 |
1.3.2 国内特色植物园案例分析 | 第20-21页 |
1.4 中国植物园与世界先进植物园的主要差距 | 第21-23页 |
1.4.1 收集植物数量上的差距 | 第22页 |
1.4.2 数据积累 | 第22页 |
1.4.3 “尖端”植物的引种和展出 | 第22-23页 |
1.4.4 现代园艺技术的应用 | 第23页 |
1.5 中国植物园发展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方向性问题 | 第23-27页 |
1.5.1 全国植物园应多功能全方位发展,各地植物园而言应各具特色 | 第23-24页 |
1.5.2 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的永恒的主题 | 第24-25页 |
1.5.3 植物园应着重迁地保护的研究 | 第25页 |
1.5.4 植物园应重视栽培和利用物种的研究 | 第25-27页 |
2 义乌植物园建设基地现状分析与定位 | 第27-36页 |
2.1 义乌植物园项目背景 | 第27页 |
2.2 义乌植物园基地分析 | 第27-34页 |
2.2.1 项目区域位置及上位分析 | 第27-28页 |
2.2.2 基地场地分析及周边交通分析 | 第28-29页 |
2.2.3 基地自然条件分析及人文特色解读 | 第29-34页 |
2.2.4 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护与发展 | 第34页 |
2.3 义乌植物园价值定位 | 第34-36页 |
3 义乌植物园物种选择及专类园设计 | 第36-113页 |
3.1 义乌植物园设计定位 | 第36-37页 |
3.2 义乌乡土植物应用 | 第37-55页 |
3.2.1 义乌重点保护植物 | 第37页 |
3.2.2 义乌森林植被 | 第37-53页 |
3.2.3 义乌特色树种品种 | 第53-54页 |
3.2.4 义乌乡土花卉 | 第54-55页 |
3.3 义乌植物园设计理念 | 第55-58页 |
3.3.1 义乌植物园总体布局 | 第55-56页 |
3.3.2 专类园的选择 | 第56-58页 |
3.4 专类园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 第58-93页 |
3.4.1 杜鹃园 | 第58-60页 |
3.4.2 茶园 | 第60-61页 |
3.4.3 紫薇园 | 第61-64页 |
3.4.4 国际树木园 | 第64-68页 |
3.4.5 月季园 | 第68-72页 |
3.4.6 甘蔗园 | 第72-74页 |
3.4.7 枣园 | 第74-75页 |
3.4.8 竹园 | 第75页 |
3.4.9 药园 | 第75-76页 |
3.4.10 海棠园 | 第76-78页 |
3.4.11 梅园 | 第78-79页 |
3.4.12 槭树园 | 第79-84页 |
3.4.13 水生植物园 | 第84-87页 |
3.4.14 湿生植物园 | 第87-93页 |
3.5 植物园配套服务区域设计 | 第93-113页 |
3.5.1 入口服务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 第93-99页 |
3.5.1.1 主入口服务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 第94-97页 |
3.5.1.2 次入口服务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 第97-99页 |
3.5.2 温室展示区景观设计及物种选择 | 第99-110页 |
3.5.3 科研展示与苗圃区物种选择 | 第110-113页 |
4 总结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