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8-9页 |
1.2 线粒体的起源 | 第9页 |
1.3 线粒体基因组的特点 | 第9-10页 |
1.4 酵母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翻译 | 第10页 |
1.5 Mrz1蛋白的介绍 | 第10-11页 |
1.6 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 | 第11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7.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7.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粟酒裂殖酵母中Mrz1蛋白缺失后表型的研究 | 第13-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3-18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13-14页 |
2.1.2 所用试剂及耗材 | 第14-15页 |
2.1.3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 第15-18页 |
2.1.3.1 培养基 | 第15-16页 |
2.1.3.2 试剂 | 第16-18页 |
2.1.4 引物序列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8页 |
2.2.1 质粒的构建 | 第19-23页 |
2.2.1.1 pFA6a-KanMX6-△mrz1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9-21页 |
2.2.1.2 mrz1-Myc和mrz1-TAP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1-23页 |
2.2.2 制备大肠杆菌的感受态细胞 | 第23-24页 |
2.2.3 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 | 第24页 |
2.2.4 碱变性法抽提重组质粒 | 第24-25页 |
2.2.5 重组质粒的验证 | 第25页 |
2.2.6 重组质粒的醋酸锂转化 | 第25页 |
2.2.7 粟酒裂殖酵母基因组的提取 | 第25-26页 |
2.2.8 点圈实验 | 第26页 |
2.2.9 碱裂法提取蛋白 | 第26-27页 |
2.2.10 免疫印迹分析实验(Western blot) | 第27-28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2.3.1 △mrz1菌株(pFA6a-kanMX6-△mrz1)的构建 | 第28-29页 |
2.3.2 mrz1-Myc和mrz1-TAP重组质粒及其菌株的构建 | 第29-31页 |
2.3.3 △mrz1菌株的表型研究 | 第31-33页 |
2.3.3.1 △mrz1菌株在YES培养基上不同时间点的生长状况 | 第31-32页 |
2.3.3.2 △mrz1菌株在非发酵型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 第32页 |
2.3.3.3 Mrz1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情况 | 第32-33页 |
2.4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粟酒裂殖酵母中Mrz1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 | 第34-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3.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粟酒裂殖酵母中Mrz1蛋白对线粒体RNA水平的影响 | 第44-5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1 S.pombe总RNA的提取 | 第45-46页 |
4.2.2 RNA的质量检测 | 第46页 |
4.2.3 cDNA模板的获得 | 第46-47页 |
4.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4.3.1 RNA的质量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4.3.2 RT-PCR的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4.4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粟酒裂殖酵母中Mrz1蛋白对线粒体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50-56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5.1.1 所用菌株 | 第50页 |
5.1.2 所用试剂及耗材 | 第50页 |
5.1.3 试剂配制 | 第50-5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5.2.1 [35S]-methionine/cysteine mix标记目标菌株线粒体蛋白质 | 第51-52页 |
5.2.2 免疫印迹分析实验(Western blot) | 第52页 |
5.2.3 检测Amrz1菌株对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稳定水平的影响 | 第52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5.3.1 Mrz1蛋白的缺失对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合成水平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2 Mrz1蛋白的缺失对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稳定水平的影响 | 第53-54页 |
5.4 讨论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粟酒裂殖酵母中Mrz1蛋白可溶性的研究 | 第56-61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6.1.1 所用菌株和质粒 | 第56页 |
6.1.1.1 菌株 | 第56页 |
6.1.2 所用试剂及耗材 | 第56页 |
6.1.3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第56-57页 |
6.1.3.1 培养基 | 第56页 |
6.1.3.2 试剂 | 第56-57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6.2.1 运用anti-c-Myc琼脂糖珠纯化蛋白 | 第57页 |
6.2.2 lysis buffer处理线粒体 | 第57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6.3.1 Mrz1蛋白与anti-c-Myc琼脂糖珠结合情况 | 第57-58页 |
6.3.2 Mrz1线粒体蛋白可溶性研究 | 第58-59页 |
6.4 讨论 | 第59-61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一 菌种 | 第67-68页 |
附录二 质粒 | 第68-69页 |
附录三 实验仪器 | 第69-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