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旅馆、客栈、招待所论文

关于“乡愁”的民宿建筑设计--以“十六家”民宿设计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选题意义与基础理论第10-19页
    1.1 课题来源第10-15页
        1.1.1 缘起“乡愁”情结第10-12页
        1.1.2 乡土中国的时代背景第12-14页
        1.1.3 乡村旅游与研究目的第14-15页
        1.1.4 课题重要性、时效性第15页
    1.2 地域主义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5-19页
        1.2.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相关理论与概念第16-19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9页
    2.1 研究对象第19-24页
        2.1.1 民宿的起源第19-20页
        2.1.2 民宿的定义第20-21页
        2.1.3 民宿的分类第21-23页
        2.1.4 民宿的发展趋势第23-24页
    2.2 基本原则第24-27页
        2.2.1 民宿的区位因素第24-25页
        2.2.2 民宿的内在功能第25-26页
        2.2.3 民宿的外在形式第26-27页
    2.3 研究范围第27页
    2.4 研究方法第27-29页
        2.4.1 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第27-28页
        2.4.2 田野调查与案例研究第28-29页
第三章 当代乡村与民居考察(研究基础)第29-41页
    3.1 传统民居与本土文化特质第29-30页
    3.2 客家“围龙屋”田野考察第30-35页
        3.2.1 生态环境第31页
        3.2.2 风土人情第31-32页
        3.2.3 建筑形态第32-35页
    3.3 客家“围龙屋”与本土文化特质第35-41页
        3.3.1 平面布局——尚中贵和第35-37页
        3.3.2 生态观念——天人合一第37-39页
        3.3.3 建筑意境——情景交融第39-41页
第四章 现代生活与乡愁慰藉(主要观点)第41-53页
    4.1 乡愁与乡建案例第41-47页
        4.1.1 健康原生态——广西兴坪云庐度假酒店第41-43页
        4.1.2 置入可能性——松阳平田村爷爷家青年旅舍第43-45页
        4.1.3 今昔存古意——苏州昆山浮点·禅隐客栈第45-47页
    4.2 中国本土的乡愁第47-48页
    4.3 中国本土的地域主义第48-50页
    4.4 “乡愁”要素与民宿建筑设计原则第50-53页
        4.4.1 建筑与地域(技术艺术)第50-51页
        4.4.2 建筑与文化(民风记忆)第51-52页
        4.4.3 建筑与乡土(生态质朴)第52-53页
第五章 龙虎山“十六家”民宿设计实践第53-62页
    5.1 基地概况第53-55页
        5.1.1 生态环境第53-54页
        5.1.2 风土人情第54页
        5.1.3 建筑形态第54-55页
    5.2 平面方案第55-57页
        5.2.1 布局分析第55-56页
        5.2.2 功能分析第56-57页
        5.2.3 流线分析第57页
    5.3 形象表达第57-60页
        5.3.1 形式第57-59页
        5.3.2 材料第59-60页
        5.3.3 色彩第60页
    5.4 乡愁要素体现第60-62页
        5.4.1 地域特色第60页
        5.4.2 文化特色第60-61页
        5.4.3 乡土特色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第66-75页
致谢第75-76页
学术成果统计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竹笋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及其应用特性研究
下一篇:伊犁中低压电网网架结构分析及运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