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3-21页 |
0.1 量子点概述 | 第13页 |
0.2 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及光学性能 | 第13-16页 |
0.2.1 量子点的发光原理 | 第14-15页 |
0.2.2 量子点的光学性能 | 第15-16页 |
0.3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0.3.1 生物大分子的标记 | 第16-17页 |
0.3.2 细胞标记与成像 | 第17页 |
0.3.3 动物活体成像 | 第17-18页 |
0.3.4 生物编码 | 第18-19页 |
0.4 量子点对细胞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0.5 微生物法合成量子点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第1章 基于酵母的CdTe量子点的合成 | 第21-3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1.1.1 菌株 | 第21页 |
1.1.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1.1.3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1.2.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3页 |
1.2.2 试剂配制方法 | 第23页 |
1.2.3 酵母体系量子点合成方法 | 第23-24页 |
1.2.4 量子点荧光强度的检测 | 第24页 |
1.2.5 酿酒酵母体系CdTe量子点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1.2.6 毕赤酵母体系CdTe量子点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25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8页 |
1.3.1 酿酒酵母体系量子点合成条件优化结果 | 第25-32页 |
1.3.2 毕赤酵母体系量子点合成条件优化结果 | 第32-37页 |
1.3.3 两种酵母体系合成的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比较 | 第37-3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2章 酵母体系合成的量子点与化学合成的量子点对细胞增殖影响的比较研究 | 第39-5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2.1.1 菌株、细胞 | 第3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2.2.1 酿酒酵母体系CdTe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 第40-41页 |
2.2.2 量子点的化学合成方法 | 第41页 |
2.2.3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培养 | 第41页 |
2.2.4 CCK-8法检测两种量子点的细胞毒性 | 第41页 |
2.2.5 不同浓度两种量子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6 相同荧光强度下两种量子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2.3.1 两种量子点光谱特征的比较 | 第42-43页 |
2.3.2 不同浓度两种量子点对TM3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3-45页 |
2.3.3 相同量子点不同染毒时间对TM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4 相同荧光强度不同量子点对TM3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6-47页 |
2.3.5 相同荧光强度相同量子点不同染毒时间对TM3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7-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CdTe量子点对人血淋巴细胞的标记成像 | 第50-5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3.2.1 酿酒酵母体系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 第51页 |
3.2.2 量子点的化学合成方法 | 第51-52页 |
3.2.3 人血淋巴细胞的提取 | 第52页 |
3.2.4 人血淋巴细胞的荧光片制备 | 第52页 |
3.2.5 量子点对人血淋巴细胞的直接标记 | 第52-53页 |
3.2.6 量子点对人血淋巴细胞的间接标记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3.3.1 CdTe量子点与一抗、二抗的共价连接 | 第53-55页 |
3.3.2 量子点-CD3复合探针对人血淋巴细胞的直接标记 | 第55页 |
3.3.3 量子点-IgG复合对人血淋巴细胞的间接标记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