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沙一二段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2页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8页
    0.2 国内外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现状第8-10页
        0.2.1 国内外岩性油气藏理论研究现状第8-9页
        0.2.2 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现状第9-10页
    0.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0-11页
        0.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0页
        0.3.2 技术路线第10-11页
    0.4 工作量及主要认识第11-12页
第一章 工区地质概况第12-16页
    1.1 研究区位置及范围第12页
    1.2 构造特征第12-14页
        1.2.1 区域构造特征第12-13页
        1.2.2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13-14页
    1.3 区域地层特征第14-16页
第二章 沉积相研究第16-32页
    2.1 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16-19页
        2.1.1 层序界面的识别依据和划分对比第16-17页
        2.1.2 层序界面的特征第17-18页
        2.1.3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第18-19页
    2.2 古沉积背景及古物源研究第19-24页
        2.2.1 古沉积背景研究第19页
        2.2.2 古物源研究第19-24页
    2.3 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第24-28页
        2.3.1 扇三角洲相第24-28页
        2.3.2 半深湖-深湖相第28页
    2.4 沉积相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特征第28-32页
        2.4.1 沉积相平面分布第28-31页
        2.4.2 沉积演化特征第31-32页
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32-39页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2页
    3.2 成岩作用类型第32-34页
    3.3 储层孔隙类型及其演化第34-36页
    3.4 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第36-39页
第四章 储层预测第39-63页
    4.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第39-42页
    4.2 地震反演技术第42-46页
        4.2.1 地震反演方法类型第42页
        4.2.2 储层特征重构反演第42-43页
        4.2.3 测井曲线重构反演方法第43-46页
    4.3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第46-56页
        4.3.1 叠前反演的基本原理第46-48页
        4.3.2 岩石物理属性交会分析第48-56页
    4.4 应用效果第56-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盖层封闭能力评价
下一篇:大庆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沉积微相及剩余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