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铅渣添加含铅玻璃直接还原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含铅玻璃 | 第11-12页 |
1.1.1 含铅玻璃的生产 | 第11页 |
1.1.2 含铅玻璃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 第11-12页 |
1.2 废弃CRT含铅玻璃处理利用方式 | 第12-15页 |
1.2.1 CRT玻璃拆解方式 | 第12页 |
1.2.2 CRT玻璃处理方式 | 第12-15页 |
1.3 铅冶炼技术概况 | 第15-21页 |
1.3.1 铅冶炼方法 | 第15-18页 |
1.3.2 氧气底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 | 第18-21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本课题的来源 | 第21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3-33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3-27页 |
2.1.1 含铅玻璃 | 第23-24页 |
2.1.2 高铅渣 | 第24-25页 |
2.1.3 还原剂 | 第25-26页 |
2.1.4 添加剂 | 第26页 |
2.1.5 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27-28页 |
2.2.1 实验流程 | 第27-28页 |
2.2.2 实验原理 | 第28页 |
2.3 还原渣性能测量原理及方法 | 第28-33页 |
2.3.1 熔渣密度的测量原理 | 第28-29页 |
2.3.2 熔渣密度的测量方法 | 第29页 |
2.3.3 熔渣黏度的测量原理 | 第29-30页 |
2.3.4 熔渣黏度的测量方法 | 第30-33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及探索试验 | 第33-45页 |
3.1 试验可行性研究 | 第33-38页 |
3.1.1 高铅渣成分及物相 | 第33-34页 |
3.1.2 高铅渣直接还原原理 | 第34-38页 |
3.1.3 含铅玻璃与高铅渣还原对比 | 第38页 |
3.2 硅碳棒炉温度校正 | 第38-39页 |
3.3 探索性试验 | 第39-43页 |
3.3.1 实验温度探索 | 第39-41页 |
3.3.2 混料熔炼效果探索 | 第41-42页 |
3.3.3 压团熔炼效果探索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含铅玻璃加入量对还原渣性能的影响 | 第45-53页 |
4.1 实验原理 | 第45-46页 |
4.1.1 还原炉渣组成 | 第45页 |
4.1.2 影响炉渣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45-46页 |
4.2 性能测量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4.2.1 硅酸度分析 | 第46-47页 |
4.2.2 密度测量结果与讨论 | 第47-48页 |
4.2.3 黏度测量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4.2.4 粘流活化能的计算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直接还原工艺研究 | 第53-67页 |
5.1 实验原理 | 第53-55页 |
5.1.1 热力学分析 | 第53-54页 |
5.1.2 影响还原效果的因素 | 第54-55页 |
5.2 熔炼条件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 第55-63页 |
5.2.1 配碳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5.2.2 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5.2.3 还原时间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4 钙硅比的影响 | 第60-62页 |
5.2.5 铁硅比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 还原渣特性分析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