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室外商业街中步行者路径选择与环境的关联性研究--以淮南市商贸文化广场为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范围及对象第13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5 既往文献研究第16-19页
        1.5.1 相关论著第16-18页
        1.5.2 商业街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研究第18页
        1.5.3 步行者路径选择的研究第18页
        1.5.4 PSPL法的研究运用第18页
        1.5.5 空间句法的研究运用第18-19页
    1.6 论文框架第19-20页
第二章 淮南市商贸文化广场步行者行走路径分析第20-28页
    2.1 研究区域简介第20页
    2.2 调研时间段及天气选择第20-21页
    2.3 路径选择结果第21-25页
        2.3.1 整体街区路径选择结果分析第21-22页
        2.3.2 不同入口的路径选择结果分析第22-25页
    2.4 调研有效数据统计及评价样本选取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室外商业街空间品质与路径研究第28-54页
    3.1 评价样本概述第28-34页
        3.1.1 路径高度集中区域概述第28-30页
        3.1.2 路径中度集中区域概述第30-32页
        3.1.3 路径稀少区域概述第32-34页
    3.2 街道品质基本特征调查与分析第34-49页
        3.2.1 空间品质评价项选取第34-38页
        3.2.2 评价问卷设计第38-39页
        3.2.3 空间环境总体满意度评价第39-41页
        3.2.4 街道品质基本特征分析第41-49页
    3.3 定性层面的步行者路径选择原因第49-50页
    3.4 步行者心理访谈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室外商业街空间网格与路径研究第54-72页
    4.1 空间句法研究行走路径的变量参数第54-55页
        4.1.1 相对中心程度变量第54页
        4.1.2 空间渗透性变量第54页
        4.1.3 交通吸引力变量第54页
        4.1.4 可达性变量第54-55页
    4.2 研究范围界定第55-56页
    4.3 整体街区层面分析第56-59页
        4.3.1 总体整合度分析第56-57页
        4.3.2 连接度分析第57-58页
        4.3.3 选择度分析第58-59页
    4.4 进入街区的不同入口层面分析第59-68页
        4.4.1 拓扑深度分析第59-64页
        4.4.2 角度深度分析第64-68页
    4.5 模拟环境下人流分布状况统计第68-70页
        4.5.1 整体街区层面的人流分布状况第68-69页
        4.5.2 进入街区的不同入口层面的人流分布状况第69-70页
    4.6 定量层面的步行者路径选择原因第70页
    4.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定性层面与定量层面的路径选择对比第72-80页
    5.1 最吸引人流的区域对比第72-74页
        5.1.1 结果吻合区域第72-73页
        5.1.2 结果偏差区域第73-74页
    5.2 人流中等的区域对比第74-75页
        5.2.1 结果吻合区域第74页
        5.2.2 结果偏差区域第74-75页
    5.3 最难吸引人流的区域对比第75-76页
        5.3.1 结果吻合区域第75-76页
        5.3.2 结果偏差区域第76页
    5.4 改善与提升室外商业街空间品质的建议第76-78页
        5.4.1 商业街规划建设初期的建议第76-77页
        5.4.2 商业街在使用过程中的建议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第80-83页
    6.1 各章小结第80页
    6.2 主要研究成果第80-81页
    6.3 主要创新点第81页
    6.4 研究经验总结第81-82页
    6.5 研究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附录第85-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城市住区立体绿化空间的场所精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