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西部新型城镇化质量测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5-19页
        1.2.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第15-16页
        1.2.2 城镇化质量第16-18页
        1.2.3 简要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及框架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1.3.4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2-33页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第22-23页
        2.1.1 初选指标体系构建第22页
        2.1.2 初选指标体系优化第22-23页
    2.2 传统熵值法的优化模型理论第23-28页
        2.2.1 传统熵值法原理及算法第23-25页
        2.2.2 传统熵值法的优化模型第25-28页
    2.3 城镇化相关理论第28-33页
        2.3.1 非均衡空间理论第28-30页
        2.3.2 城市发展阶段理论第30页
        2.3.3 生态学派理论第30-31页
        2.3.4 城镇化、非农化及工业化发展理论第31页
        2.3.5 教育分配理论第31-33页
第3章 西部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3-40页
    3.1 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3页
        3.1.1 以人为本原则第33页
        3.1.2 可持续原则第33页
        3.1.3 科学性原则第33页
        3.1.4 可操作性原则第33页
    3.2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40页
        3.2.1 指标体系模型的内涵第34页
        3.2.2 初选指标体系构建第34-35页
        3.2.3 初选指标体系的优化第35-37页
        3.2.4 指标内涵简述第37-40页
第4章 西部新型城镇化质量实证分析第40-57页
    4.1 西部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总述第40-41页
        4.1.1 评价单元的确定第40页
        4.1.2 数据来源与说明第40页
        4.1.3 评价步骤第40-41页
    4.2 测算结果评价第41-44页
        4.2.1 省域差异现状第42-44页
        4.2.2 省域差异特征第44页
    4.3 西部空间差异分析第44-51页
        4.3.1 经济发展质量第44-46页
        4.3.2 社会发展质量第46-47页
        4.3.3 生态环境质量第47-48页
        4.3.4 城乡统筹质量第48-50页
        4.3.5 省域差异综合分析第50-51页
    4.4 东、西部城镇化质量差异评价第51-57页
        4.4.1 测算结果第51-53页
        4.4.2 东、西部质量差异与布局第53-54页
        4.4.3 质量差异评价第54-57页
第5章 西部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策略第57-61页
    5.1 空间布局划分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策略第57-58页
    5.2 西部地区整体质量提升策略第58-61页
        5.2.1 领航国家新的战略契机,促经济发展第58-59页
        5.2.2 加快经济转型,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第59页
        5.2.3 构建互助城乡关系,推进人的城镇化第59-60页
        5.2.4 完善城市群布局,促中、小城镇综合发展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房价波动分析--基于经验的DSGE模型视角
下一篇:Fine Mapping a Major Boll Weight QTL and Fingerprint Studies in Upland Cotton Using SS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