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6-11页 |
| 1.1 研究的问题 | 第6-7页 |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 1.3 研究的现状 | 第7-9页 |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9-11页 |
| 第2章 理论的综述 | 第11-14页 |
| 2.1 合作学习的界定 | 第11-12页 |
| 2.2 合作学习的原则 | 第12页 |
| 2.3 合作学习的贡献 | 第12页 |
| 2.4 合作学习的困难 | 第12-14页 |
| 第3章 研究内容 | 第14-18页 |
| 3.1 问题的情境 | 第14页 |
| 3.2 自主地参与 | 第14-15页 |
| 3.3 互动与讨论 | 第15-16页 |
| 3.4 学习表现 | 第16-17页 |
| 3.5 归因分析 | 第17页 |
| 3.6 评分者信度 | 第17-18页 |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18-26页 |
| 4.1 学生参与情况 | 第18-20页 |
| 4.2 学生互动 | 第20-22页 |
| 4.3 小组讨论质量 | 第22-23页 |
| 4.4 学生学习结果的表现 | 第23页 |
| 4.5 参与、互动、讨论、表现的相互影响 | 第23-25页 |
| 4.6 研究结论 | 第25-26页 |
| 第5章 建议与反思 | 第26-28页 |
| 5.1 建议 | 第26页 |
| 5.2 反思 | 第26-28页 |
| 附录 | 第28-36页 |
| 附录1——问题情境 | 第28-29页 |
| 附录2——测试说明 | 第29-30页 |
| 附录3——学生讨论过程实录及评分(以非良构E组为例) | 第30-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