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芯温度在线监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方案及难点 | 第13-14页 |
| 1.5 研究的约定条件 | 第14-15页 |
| 第2章 电网及电缆的相关知识 | 第15-20页 |
| 2.1 我国电网的电压等级 | 第15页 |
| 2.2 电缆的分类及结构 | 第15-17页 |
| 2.3 影响电缆线芯运行温度的因素 | 第17-18页 |
| 2.4 常用电力电缆线芯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 | 第18-1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高压单芯电缆的温度及载流量 | 第20-28页 |
| 3.1 高压电缆额定载流量的数值计算模型 | 第20-24页 |
| 3.1.1 IEC标准的载流量计算公式 | 第20-21页 |
| 3.1.2 载流量公式中的参数计算 | 第21-22页 |
| 3.1.3 我国规范关于载流量的工程计算 | 第22页 |
| 3.1.4 其他的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 3.2 选择电力电缆导体截面的常用方法 | 第24-27页 |
| 3.2.1 按持续允许载流量/温升选择 | 第24-25页 |
| 3.2.2 按短路热稳定选择 | 第25-26页 |
| 3.2.3 按电压损失选择 | 第26页 |
| 3.2.4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 第26-2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电缆线芯导体温度的在线监测方法 | 第28-35页 |
| 4.1 监测方法分类 | 第28页 |
| 4.2 监测技术的评价指标 | 第28页 |
| 4.3 原有测量法的分析及存疑问题 | 第28-30页 |
| 4.4 新型测温技术-植入式电缆导芯直接测温法 | 第30-34页 |
| 4.4.1 原理概述 | 第30-31页 |
| 4.4.2 关键技术 | 第31-34页 |
| 4.4.3 试点应用概况 | 第3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5章 电缆在线实时测温技术应用的理论分析 | 第35-39页 |
| 5.1 测温技术数据在电力负荷调剂中的必要性 | 第35页 |
| 5.2 功率损耗计算 | 第35-36页 |
| 5.3 线路的冗余送电容量 | 第36-37页 |
| 5.4 在线测温技术的其他应用探讨 | 第37-38页 |
| 5.4.1 建立电缆全寿命周期管理储备数据库 | 第37-38页 |
| 5.4.2 数据共享、全网联动 | 第3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6章 电缆在线实时测温技术的工程实例 | 第39-46页 |
| 6.1 杭州地区的高压电缆在线测温试点概述 | 第39页 |
| 6.2 杭州110kV新生1100线的运行情况 | 第39-44页 |
| 6.2.1 设备安装 | 第39-42页 |
| 6.2.2 运行曲线及分析 | 第42-43页 |
| 6.2.3 有关参数的校验估算 | 第43-44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7章 课题总结及技术前景 | 第46-49页 |
| 7.1 研究总结 | 第46-47页 |
| 7.1.1 课题成果 | 第46-47页 |
| 7.1.2 国际标准与国家规范之争 | 第47页 |
| 7.2 研究前景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