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探讨
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2.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 第14-19页 |
2.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过程 | 第14-15页 |
2.1.2 新生血管形成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第15-18页 |
2.1.2.1 VEGF 与 ROP | 第16-17页 |
2.1.2.2 IGF-1 与 ROP | 第17-18页 |
2.1.3 血小板与新生血管形成 | 第18-19页 |
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 第19-20页 |
2.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类标准与筛查 | 第20-22页 |
2.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 第22-26页 |
2.4.1 治疗标准 | 第22-23页 |
2.4.2 治疗方法 | 第23-26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3.1.1 诊断及治疗标准 | 第26页 |
3.1.2 实验组 | 第26页 |
3.1.3 对照组 | 第26-27页 |
3.2 仪器与方法 | 第27页 |
3.2.1 仪器 | 第27页 |
3.2.2 方法 | 第27页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27-28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8-31页 |
4.1 一般资料 | 第28页 |
4.2 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 | 第28-31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1-37页 |
5.1 ROP 与新生血管形成 | 第31-32页 |
5.2 血小板对新生血管形成的调节 | 第32-33页 |
5.3 血小板在 ROP 中的作用 | 第33-3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