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反激式均衡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串联储能系统均衡拓扑研究现状第9-16页
        1.2.1 无源均衡拓扑结构第10页
        1.2.2 有源均衡拓扑结构第10-16页
    1.3 均衡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8页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均衡拓扑分析第19-33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均衡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9-22页
        2.2.1 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均衡拓扑结构第19页
        2.2.2 基于同芯多绕组的均衡拓扑工作原理第19-22页
    2.3 Buck-Boost模式均衡性能分析第22-28页
    2.4 Flyback模式均衡性能分析第28-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串联储能系统均衡策略的研究第33-47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电池组失衡的状态分析第33-36页
        3.2.1 电池组失衡的原因分析第33页
        3.2.2 电池组均衡控制量选取第33-35页
        3.2.3 电池组失衡状态分类第35-36页
    3.3 基于剩余可用能量的优化均衡控制第36-44页
        3.3.1 剩余可用能量定义第36-38页
        3.3.2 电池组剩余可用能量估算第38-39页
        3.3.3 基于最大剩余可用能量的均衡过程第39-42页
        3.3.4 仿真分析第42-44页
    3.4 基于最大剩余可用能量均衡策略的应用分析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同芯多绕组均衡器实验及分析第47-61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均衡器实验系统设计第47-51页
        4.2.1 均衡系统整体结构第47-48页
        4.2.2 耦合电感设计第48-49页
        4.2.3 开关管的选择第49-50页
        4.2.4 驱动电路的设计第50页
        4.2.5 均衡控制器的选择第50-51页
        4.2.6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第51页
    4.3 均衡电路的不同工作模式实验第51-52页
        4.3.1 同组单体之间均衡第51-52页
        4.3.2 非同组单体间均衡第52页
    4.4 影响均衡性能的参数验证实验第52-58页
        4.4.1 升降压模式的参数验证第53-56页
        4.4.2 反激模式的参数验证第56-58页
    4.5 均衡系统不同工况下的均衡实验第58-60页
        4.5.1 静置均衡实验第58-59页
        4.5.2 充电均衡实验第59-60页
        4.5.3 放电均衡实验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LCC补偿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
下一篇:交流伺服系统速度环自整定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