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结构光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接触网磨损三维检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接触网磨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三维测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2 整体方案设计及原理 | 第15-29页 |
2.1 整体方案设计 | 第15-16页 |
2.2 线结构光三维测量原理与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2.2.1 线结构光三维测量原理 | 第16页 |
2.2.2 线结构光三维测量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2.3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18-27页 |
2.3.1 整体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2.3.2 激光器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3 摄像机的选择 | 第20-24页 |
2.3.4 光电编码器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摄像机标定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摄像机标定原理 | 第29-36页 |
3.2.1 图像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 | 第29-31页 |
3.2.2 摄像机透视投影模型 | 第31-34页 |
3.2.3 摄像机标定方法比较 | 第34-36页 |
3.2.4 本文使用的标定方法 | 第36页 |
3.3 基于平面模板法的摄像机标定原理与实现 | 第36-40页 |
3.3.1 基于平面模板法的摄像机标定原理 | 第36-38页 |
3.3.2 摄像机标定的实现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 第41-49页 |
4.1 图像采集 | 第41-42页 |
4.1.1 图像采集方式 | 第41-42页 |
4.1.2 多线程技术 | 第42页 |
4.2 图像灰度化 | 第42-44页 |
4.3 图像噪声分析及去噪 | 第44-48页 |
4.3.1 几种常见的噪声及其模型 | 第44-46页 |
4.3.2 图像滤波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线结构光光条中心提取与三维重建 | 第49-61页 |
5.1 线结构光光条的特性 | 第49-50页 |
5.2 线结构光光条中心提取方法 | 第50-53页 |
5.3 本文所用的方法 | 第53-54页 |
5.4 三维重建与磨损量的计算 | 第54-56页 |
5.5 系统实验及分析 | 第56-60页 |
5.5.1 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56-57页 |
5.5.2 实验过程 | 第57-59页 |
5.5.3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