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月构建的文学世界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五、研究理论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漂泊无依——失乡者的都市与乡村 | 第16-24页 |
一、漂泊无依的都市世界 | 第16-19页 |
(一)生存的焦虑:生存的困境 | 第17-18页 |
(二)精神的焦虑:身份认同的困境和精神的无所依附 | 第18-19页 |
二、无法回归的乡村世界 | 第19-24页 |
(一)记忆中的净土 | 第20-21页 |
(二)精神的永无乡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深切的关注——人性与现实的双重批判 | 第24-34页 |
一、复杂的人性批判 | 第24-29页 |
(一)小农意识的劣根性 | 第24-27页 |
(二)双重边缘的梦想家 | 第27-29页 |
二、深刻的现实批判 | 第29-34页 |
(一)纠结的劳资关系 | 第29-30页 |
(二)自由与公平的思考 | 第30-34页 |
第三章 生活的寓言——魔幻的梦境与现实 | 第34-42页 |
一、荆楚文化的再现 | 第34-37页 |
(一)魔幻情节 | 第35-36页 |
(二)魔幻情节的内核 | 第36-37页 |
二、老庄哲学的思考 | 第37-42页 |
(一)“梦”与现实 | 第38-40页 |
(二)叙事中的“死亡”哲学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悲悯的情怀——文章的大乘 | 第42-48页 |
一、回顾苦难——心中常怀感恩 | 第42-44页 |
二、展望未来——胸中常有悲悯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