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对偶美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西方当代叙事学中的对偶理念 | 第10-11页 |
二、中国对偶美学理念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形式与内涵 | 第11-16页 |
(一)对偶的哲学思想内蕴 | 第11-12页 |
(二)对称、和谐的形式美 | 第12-13页 |
(三)对比、对峙的义理内核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结构对偶 | 第16-22页 |
第一节“冷热金针”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起于道结于佛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场景设计对偶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回目对偶 | 第22-25页 |
(一)回目以对句形式呈现 | 第22-23页 |
(二)回内情节安排显示出相对比的两部分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情境对偶 | 第25-29页 |
(一)悲喜交织,曲折有致 | 第25-27页 |
(二)真假错位,波澜起伏 | 第27-29页 |
第三节“遥对”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人物塑造对偶 | 第32-40页 |
第一节“特特犯手 各各一款” | 第32-35页 |
第二节 人物自身的前后差异 | 第35-40页 |
第四章 作品理念对偶 | 第40-48页 |
第一节 色空观 | 第40-43页 |
第二节 盈亏制衡 | 第43-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