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兽医寄生虫病学论文

田鼠巴贝斯虫隐性感染小鼠试验及其对其他原虫共感染的影响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缩略语表第5-10页
第一章 巴贝斯虫感染对宿主红细胞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第10-17页
    1 巴贝斯虫入侵红细胞第10-12页
        1.1 与红细胞接触的巴贝斯虫配体第10-11页
            1.1.1 胞外裂殖子表面被覆分子第10-11页
            1.1.2 胞外裂殖子棒状体和微线体蛋白第11页
            1.1.3 球形体分子第11页
        1.2 巴贝斯虫相关红细胞受体第11-12页
            1.2.1 唾液酸残基第11-12页
            1.2.2 胰蛋白酶或α—糜蛋白酶敏感性蛋白第12页
            1.2.3 硫酸化多糖第12页
    2 巴贝斯虫感染对红细胞的改变第12-13页
        2.1 红细胞机械性能的改变第12-13页
        2.2 红细胞粘附特性改变第13页
        2.3 纳虫泡现象第13页
    3 巴贝斯虫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第13-14页
    4 巴贝斯虫共感染的研究第14-15页
    5 研究展望第15-17页
第二章 B.microti感染小鼠虫血症变化以及在血液和组织脏器中的分布第17-2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1.1 材料第17-18页
            1.1.1 实验动物第17页
            1.1.2 试验虫株第17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7-18页
            1.1.4 主要试剂第18页
        1.2 方法第18-21页
            1.2.1 B.microti复苏第18页
            1.2.2 B.microti的动物感染第18页
            1.2.3 B.microti染虫率第18页
            1.2.4 动物血液及各组织脏器基因组DNA提取第18-19页
            1.2.5 Babesia microti 18S rRNA gene-pMD 18T质粒提取第19-20页
            1.2.6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20-21页
    2 结果第21-24页
        2.1 B.microti染虫率第21-22页
        2.2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22-24页
            2.2.1 标准曲线构建第22页
            2.2.2 感染小鼠血液及脏器中B.microti荧光定量检测第22-24页
    3 讨论第24-25页
第三章 田鼠巴贝斯虫感染对宿主凝血系统的影响第25-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1.1 材料第25-26页
            1.1.1 实验动物第25页
            1.1.2 试验虫株第25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1.1.4 主要试剂第26页
        1.2 方法第26页
            1.2.1 B.microti的动物感染第26页
            1.2.2 B.microti染虫率第26页
            1.2.3 PT和APTT检测第26页
    2 结果第26-28页
        2.1 B.microti染虫率第26-27页
        2.2 PT和APTT变化第27-28页
    3 讨论第28-29页
第四章 B.microti感染小鼠抗体动态、脾脏T细胞亚群分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第29-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9页
        1.1 材料第29-33页
            1.1.1 实验动物第29页
            1.1.2 试验虫株第29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9-30页
            1.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30页
            1.1.5 常用试剂第30-33页
        1.2 方法第33-39页
            1.2.1 B.microti的动物感染第33页
            1.2.2 血清制备第33页
            1.2.3 包被抗原BmSA1表达纯化第33-36页
            1.2.4 B.microti感染宿主抗体消长测定第36-37页
            1.2.5 脾脏单细胞悬液制备第37页
            1.2.6 脾细胞荧光抗体染色第37-38页
            1.2.7 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第38-39页
    2 结果第39-42页
        2.1 抗体水平检测第39-40页
        2.2 T淋巴细胞分化水平的流式检测第40页
        2.3 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第40-42页
    3 讨论第42-43页
第五章 B.microti感染正常小鼠与脾脏摘除小鼠相关试验第43-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1.1 材料第43-44页
            1.1.1 实验动物第43页
            1.1.2 试验虫株第43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3-44页
            1.1.4 主要试剂第44页
        1.2 方法第44-45页
            1.2.1 小鼠脾脏摘除手术第44页
            1.2.2 B.microti的动物感染第44页
            1.2.3 B.microti染虫率第44页
            1.2.4 感染小鼠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第44-45页
            1.2.5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第45页
            1.2.6 PT和APTT检测第45页
    2 结果第45-49页
        2.1 B.microti染虫率第45-46页
        2.2 血液生理指标第46-47页
        2.3 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第47-48页
        2.4 PT和APTT变化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第六章 田鼠巴贝斯虫在与弓形虫和伊氏锥虫共感染中的影响第50-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1.1 材料第50-51页
            1.1.1 实验动物第50页
            1.1.2 试验虫株第50-51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1页
            1.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51页
        1.2 方法第51-53页
            1.2.1 试验虫株复苏第51-52页
            1.2.2 动物感染第52页
            1.2.3 血清制备第52页
            1.2.4 小鼠存活时间第52-53页
            1.2.5 血清细胞因子第53页
    2 结果第53-56页
        2.1 感染小鼠存活时间统计分析第53-54页
        2.2 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第54-56页
            2.2.1 B.microti和T. gondii共感染第54-55页
            2.2.2 B.microti和T.evansi共感染第55-56页
    3 讨论第56-57页
全文总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导师简介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能谱CT在鉴别肺癌纵隔淋巴结性质的应用
下一篇:GH基因第3内含子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