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浅薄紫色土区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前言第9-2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9页
        1.2.1 稳定同位素技术第10-16页
        1.2.2 植物的水分利用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1-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2页
        2.1.1 试验区地形地貌与水文条件第21页
        2.1.2 气候条件第21页
        2.1.3 土壤及植被第21-22页
    2.2 研究方法第22-26页
        2.2.1 样品的采集第22页
        2.2.2 样品的处理第22-24页
        2.2.3 数据的分析第24-26页
            2.2.3.1 直观法第24页
            2.2.3.2 二项或三项分隔线性混合模型法第24-25页
            2.2.3.3 多元混合模型法第25-26页
第3章 盐亭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第26-30页
    3.1 降水特征分析第26页
    3.2 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第26-27页
    3.3 盐亭大气降水线第27-28页
    3.4 大气降水中δ~(18)O气象要素境影响因子分析第28-30页
        3.4.1 δ~(18)O与温度的关系第28-29页
        3.4.2 δ~(18)O与降水量的关系第29-30页
第4章 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第30-35页
    4.1 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第30-31页
    4.2 土壤水与雨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第31-32页
    4.3 不同季节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特征第32-33页
    4.4 土壤水与雨水关系第33-35页
第5章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第35-40页
    5.1 植物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分析第35-36页
    5.2 农作物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第36-37页
        5.2.1 玉米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第36页
        5.2.2 小麦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第36-37页
    5.3 草本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第37-38页
    5.4 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第38页
    5.5 乔木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第38-39页
    5.6 不同种类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比较第39-4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0-42页
    6.1 主要结论第40-41页
    6.2 难点与创新点第41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9页
致谢第49-52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对高寒高海拔适应的行为及热生理研究
下一篇:嘉陵江蛇鮈(Saurogobio dabryi)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