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三维分层微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第14-16页
        1.1.1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第14-15页
        1.1.2 处理方法第15-16页
    1.2 纳米材料简介第16-18页
        1.2.1 量子尺寸效应第16页
        1.2.2 表面效应第16-17页
        1.2.3 小尺寸效应第17页
        1.2.4 介电限域效应第17-18页
    1.3 纳米半导体的特性第18-19页
        1.3.1 光学特性第18页
        1.3.2 光催化特性第18-19页
    1.4 固-液界面吸附理论简介第19-23页
        1.4.1 固-液界面吸附的基本概念第19-20页
        1.4.2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第20页
        1.4.3 吸附等温线模型第20-23页
    1.5 课题的提出和创新点第23-25页
        1.5.1 课题的提出第23页
        1.5.2 主要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手段第25-29页
    2.1 实验药品第25-26页
    2.2 实验仪器设备第26页
    2.3 材料表征设备第26-29页
        2.3.1 X射线衍射仪(XRD)第27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第27页
        2.3.3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7-29页
第三章 U(Ⅵ)在Fe_3O_4/MgSiO_3纳米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研究第29-44页
    3.1 实验部分第29-31页
        3.1.1 吸附剂材料的制备第29-30页
        3.1.2 吸附试验第30-31页
    3.2 Fe_3O_4/MgSiO_3亚微球结构性能的表征第31-34页
        3.2.1 Fe_3O_4/MgSiO_3亚微球的电境分析第31-32页
        3.2.2 元素映射及能谱图第32-33页
        3.2.3 其他表征第33-34页
    3.3 U(Ⅵ)在Fe_3O_4/MgSiO_3上吸附性能的研究第34-42页
        3.3.1 平衡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34-35页
        3.3.2 吸附剂浓度对U(Ⅵ)吸附的影响第35-36页
        3.3.3 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第36-38页
        3.3.4 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研究第38-42页
    3.4 分层核壳结构对吸附的影响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CdS/α-Fe_2O_3异质结构光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第44-58页
    4.1 实验部分第45-46页
        4.1.1 CdS/α-Fe_2O_3的制备第45-46页
        4.1.2 光催化实验第46页
    4.2 CdS/α-Fe_2O_3的结构性能表征第46-50页
        4.2.1 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第46-48页
        4.2.2 扫描和透射电镜分析第48-49页
        4.2.3 XPS分析第49-50页
    4.3 光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第50-54页
        4.3.1 CdS/α-Fe_2O_3的光催化对比实验第50-52页
        4.3.2 CdS/α-Fe_2O_3的稳定性研究第52-54页
    4.4 三维分层异质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4.4.1 异质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4.4.2 三维分层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4.5 CdS/α-Fe_2O_3光催化还原Cr(Ⅵ)的机理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全文总结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下ZnCNi3和MgCNi3中的位错性质及纳米薄膜中螺位错的表面效应
下一篇:井场设备柴油消耗数据远传及网络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