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与收编:弹幕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 第15-19页 |
2.1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文化 | 第15-16页 |
2.2 新媒体环境下的亚文化 | 第16-19页 |
3 弹幕亚文化的形成 | 第19-26页 |
3.1 后现代的图景:历史感、主体的丧失 | 第19-21页 |
3.2 青少年:技术颠覆与反叛 | 第21-23页 |
3.3 代际:权威丧失和认同缺失 | 第23-26页 |
4 弹幕亚文化抵抗的风格 | 第26-37页 |
4.1 小众的成员:群体与习性 | 第26-31页 |
4.2 亚文化成员入门:文化资本积累 | 第31-33页 |
4.3 亚文化群体结构:现实权力观念的反叛与颠覆 | 第33-35页 |
4.4 话语:解构文本产生的符号美学 | 第35-37页 |
5 收编与反收编:主流文化和弹幕亚文化的必经之路 | 第37-43页 |
5.1 作为“意识形态”的收编 | 第37-39页 |
5.2 作为“商品”的收编 | 第39-41页 |
5.3 乌托邦:反收编的无力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