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3-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4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34页 |
1.1 动物 | 第28页 |
1.2 细胞系 | 第28页 |
1.3 质粒 | 第28-29页 |
1.4 病毒 | 第29页 |
1.5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9-33页 |
1.6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2. 主要试剂配置 | 第34-36页 |
2.1 SDS-PAGE胶制备 | 第34-35页 |
2.2 1M Tris-HCl | 第35页 |
2.3 1.5M Tris-HCl(PH=8.8) | 第35页 |
2.4 10×TBS | 第35页 |
2.5 10×PBS Buffer | 第35页 |
2.6 10%APS | 第35页 |
2.7 100mM PMSF | 第35页 |
2.8 Tris-SDS (pH 8.8) | 第35-36页 |
2.9 Lysis Buffer (1% NP40) | 第36页 |
2.10 1%NP40 Washing Buffer | 第36页 |
2.11 10×Running Buffer | 第36页 |
2.12 10×Transfer Buffer | 第3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6-46页 |
3.1 细胞培养 | 第36页 |
3.2 细胞转染 | 第36-37页 |
3.3 总RNA抽提 | 第37页 |
3.4 逆转录:将RNA逆转录成c DNA | 第37-38页 |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 PCR) | 第38-39页 |
3.6 细胞蛋白质提取 | 第39页 |
3.7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第39-40页 |
3.8 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 第40页 |
3.9 蛋白质稳定性实验 | 第40页 |
3.10 质粒位点突变 | 第40-42页 |
3.11. 构建Myc-Viperin及其各种缺失突变体或者点突变 | 第42-44页 |
3.12 Viperin-KO或者USP33-KO细胞系的建立 | 第44页 |
3.13 制备小鼠各个脏器组织的单细胞悬液 | 第44-45页 |
3.14 统计学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一部分 抗病毒蛋白VIPERIN的蛋白表达被泛素化修饰限制 | 第46-63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62页 |
1.敲低Viperin对肺癌细胞抗流感病毒能力无明显影响 | 第47-48页 |
2.细胞系中过表达Viperin显著抑制病毒的感染 | 第48-50页 |
3.病毒侵染肺部组织时无法有效诱导Viperin的蛋白表达 | 第50-53页 |
4.在肺组织IFNs同样无法有效诱导Viperin的蛋白表达 | 第53页 |
5.病毒诱导Viperin表达的同时促进了Viperin依赖蛋白酶体的泛素化降解 | 第53-59页 |
6. IFNs诱导的Viperin蛋白水平也会受到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限制 | 第59-62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第二部分E3泛素连接酶UBE4A共同调控VIPERIN蛋白水平表达 | 第63-96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实验结果 | 第64-95页 |
1.鉴定调控Viperin泛素化修饰的E3 liage UBE4A | 第64-69页 |
2.UBE4A通过泛素蛋白酶体促进Viperin降解 | 第69-71页 |
3.UBE4A促进Viperin蛋白的泛素化修饰 | 第71-74页 |
4.病毒在多种非免疫组织系统中上调UBE4A蛋白水平 | 第74-76页 |
5.病毒通过UBE4A调控Viperin泛素化修饰限制Viperin表达 | 第76-78页 |
6.UBE4A通过调控Viperin影响IFNs介导的抗病毒能力 | 第78-82页 |
7.UBE4A调控IFN诱导的Viperin蛋白水平 | 第82-88页 |
8.UBE4A通过调控Viperin第206位点的赖氨酸促进K6类型泛素化 | 第88-95页 |
总结 | 第95-96页 |
第三部分 抑制UBE4A与VIPERIN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干扰肽增加宿主的抗病毒能力 | 第96-105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实验结果 | 第97-104页 |
1.设计抑制UBE4A与Viperin相互作用的干扰肽 | 第97-98页 |
2.干扰肽peptide3 | 第98-99页 |
3.干扰肽peptide3 | 第99-102页 |
4.干扰肽peptide3 | 第102-104页 |
总结 | 第104-105页 |
第四部分 去泛素化USP33抑制VIPERIN蛋白泛素化修饰影响其蛋白水平 | 第105-120页 |
引言 | 第105-106页 |
实验结果 | 第106-119页 |
1.鉴定调控Viperin泛素化修饰的去泛素化酶USP33 | 第106-108页 |
2.USP33稳定IFN和病毒诱导的Viperin蛋白水平 | 第108-112页 |
3.USP33调控Viperin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和稳定性 | 第112-116页 |
4.USP33促进天然抗病毒免疫反应 | 第116-119页 |
总结 | 第119-120页 |
第五部分NACl通过调控USP33影响宿主天然抗病毒功能 | 第120-140页 |
引言 | 第120-121页 |
实验结果 | 第121-139页 |
1. NaCl下调USP33蛋白水平表达 | 第121-122页 |
2. NaCl调控USP33影响Viperin泛素化修饰及蛋白水平 | 第122-127页 |
3. NaCl负向调控IFN介导的抗病毒功能 | 第127-133页 |
4. NaCl通过调控USP33蛋白水平影响Viperin泛素化修饰进而抑制IFNs介导的抗病毒功能 | 第133-138页 |
5. NaCl抑制小鼠体内USP33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 第138-139页 |
总结 | 第139-140页 |
讨论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5页 |
综述 非典型泛素化类型的研究进展 | 第145-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9页 |
附录 | 第159-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