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对目前征地制度的反思 | 第14-15页 |
1.2.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征地涉及多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 第15-16页 |
1.2.3 国外征地补偿制度的研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1 访谈法 | 第19页 |
1.3.2 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1.3.3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1.3.4 实证法 | 第19-20页 |
2 钟落潭镇重点项目征地补偿及拆迁安置情况 | 第20-28页 |
2.1 钟落潭镇简介 | 第20-21页 |
2.1.1 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 | 第20页 |
2.1.2 相关规划 | 第20-21页 |
2.2 征地项目案例分析 | 第21-25页 |
2.2.1 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 | 第21-23页 |
2.2.2 地铁14号线 | 第23-24页 |
2.2.3 广州职教城 | 第24-25页 |
2.3 钟落潭镇重点项目征地补偿情况 | 第25-27页 |
2.3.1 征地项目的种类 | 第25页 |
2.3.2 征地资金的来源 | 第25页 |
2.3.3 征地方案的制定 | 第25-26页 |
2.3.4 征地组织机构的建立 | 第26页 |
2.3.5 征地工作开展 | 第26-27页 |
2.4 钟落潭镇重点项目拆迁安置情况 | 第27-28页 |
2.4.1 征地拆迁涉及的建筑物种类 | 第27页 |
2.4.2 拆迁补偿安置方式 | 第27页 |
2.4.3 拆迁工作的具体实施 | 第27-28页 |
3 钟落潭镇征地存在的问题 | 第28-39页 |
3.1 征地制度有缺陷 | 第28-31页 |
3.1.1 征地审批制度存在漏洞 | 第28页 |
3.1.2 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不完善 | 第28-29页 |
3.1.3 法律制度严重缺失 | 第29-30页 |
3.1.4 征地争议处理制度效率低 | 第30-31页 |
3.2 征地程序不规范 | 第31-33页 |
3.2.1 公共利益概念不明确 | 第31-32页 |
3.2.2 步骤不健全顺序不合理 | 第32页 |
3.2.3 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 | 第32页 |
3.2.4 政府土地储备与民争利 | 第32-33页 |
3.3 征地补偿标准低安置不科学 | 第33-36页 |
3.3.1 现行补偿标准严重落后 | 第33-34页 |
3.3.2 低标准补偿损害农民利益 | 第34-35页 |
3.3.3 征地安置不科学 | 第35-36页 |
3.4 社会保障不健全 | 第36-39页 |
3.4.1 社保水平不高且内容单一 | 第37页 |
3.4.2 社保覆盖面较窄 | 第37页 |
3.4.3 社保资金的筹集和运营渠道单一 | 第37页 |
3.4.4 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制度不够成熟 | 第37页 |
3.4.5 社保政策执行力度不强 | 第37-39页 |
4 产生征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6页 |
4.1 国家政策制度方面 | 第39-42页 |
4.1.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 | 第39页 |
4.1.2 法律制度原因 | 第39-40页 |
4.1.3 现行财税体制原因 | 第40页 |
4.1.4 干部考核机制原因 | 第40-41页 |
4.1.5 社会性质和原计划经济影响 | 第41页 |
4.1.6 征地产生的留用地难以落实 | 第41-42页 |
4.2 政府执行方面 | 第42-43页 |
4.2.1 政府职能越位 | 第42页 |
4.2.2 巨大利益驱动 | 第42-43页 |
4.2.3 建设用地市场垄断 | 第43页 |
4.3 被征地农民自身方面 | 第43-46页 |
4.3.1 对农村集体土地性质认识不到位 | 第43-44页 |
4.3.2 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 第44页 |
4.3.3 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有待加强 | 第44页 |
4.3.4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意识淡薄 | 第44-45页 |
4.3.5 失地农民的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 第45-46页 |
5 化解征地问题的对策 | 第46-62页 |
5.1 外地征地经验启示 | 第46-50页 |
5.1.1 山东征地工作创新探索 | 第46-48页 |
5.1.2 湖南长沙咸嘉模式 | 第48页 |
5.1.3 安徽芜湖先进经验 | 第48-49页 |
5.1.4 佛山南海土地股份制 | 第49-50页 |
5.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 第50-53页 |
5.2.1 全面规范土地征收程序 | 第50-51页 |
5.2.2 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 第51页 |
5.2.3 适当开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 第51-52页 |
5.2.4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 | 第52-53页 |
5.3 明确界定征地范围,完善相关程序保障 | 第53-55页 |
5.3.1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53页 |
5.3.2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 | 第53-54页 |
5.3.3 设立公共利益审查程序 | 第54页 |
5.3.4 扩大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 第54-55页 |
5.3.5 完善征地相关法律保障 | 第55页 |
5.4 不断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 | 第55-58页 |
5.4.1 细化补偿项目,扩大补偿范围 | 第55-56页 |
5.4.2 合理分割土地用途转移的增值部分 | 第56页 |
5.4.3 探索区片综合地价补偿新方式 | 第56-57页 |
5.4.4 实行土地入股等多样化补偿 | 第57页 |
5.4.5 加强征地补偿款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 | 第57-58页 |
5.4.6 有效落实留用地制度 | 第58页 |
5.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救济机制 | 第58-62页 |
5.5.1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 | 第58-59页 |
5.5.2 完善基本养老保障 | 第59页 |
5.5.3 完善医疗制度保障 | 第59-60页 |
5.5.4 完善就业制度保障 | 第60-61页 |
5.5.5 构建各种救济机制 | 第61-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