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基于公共服务的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第20-23页
        1.3.1 相关概念第20-22页
        1.3.2 基本理论第22-23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1 研究思路第23-24页
        1.4.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二章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培训现状第25-33页
    2.1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第25-29页
        2.1.1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规模第25页
        2.1.2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第25-28页
        2.1.3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第28-29页
    2.2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第29-33页
        2.2.1 培训机构建设第30页
        2.2.2 培训政策保障第30-32页
        2.2.3 培训财政投入第32-33页
第三章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成效与存在问题分析第33-47页
    3.1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成效第33-36页
        3.1.1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服务的竞争力第33-34页
        3.1.2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顺利就业第34-35页
        3.1.3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第35-36页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41页
        3.2.1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政府职能缺位第36-39页
        3.2.2 培训体系建设不完善第39-41页
        3.2.3 新生代农民工实际参训率有限第41页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1-47页
        3.3.1 制度制约因素:二元经济结构第41-43页
        3.3.2 观念制约因素:认识偏差第43-44页
        3.3.3 社会性因素:社会边缘性地位第44-45页
        3.3.4 投资体制因素:单一化第45-47页
第四章 国内其他地区农民工培训的经验与启示第47-52页
    4.1 国内其他地区的培训模式第47-50页
        4.1.1“订单式”模式第47-48页
        4.1.2“培训券”模式第48页
        4.1.3“非营利”模式第48-49页
        4.1.4“双转移”模式第49页
        4.1.5 其他培训模式第49-50页
    4.2 其他地区农民工培训的启示第50-52页
        4.2.1 政府高度重视,提供大量政策支持第50页
        4.2.2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合作模式第50-51页
        4.2.3 基础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第51页
        4.2.4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第51-52页
第五章 优化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第52-59页
    5.1 履行政府公共培训服务职能第52-53页
        5.1.1 明确政府角色的定位第52页
        5.1.2 增强政府的公共培训服务能力第52-53页
    5.2 建设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第53-57页
        5.2.1 创建多元化的培训投入体系第53-54页
        5.2.2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培训机构评估机制第54-55页
        5.2.3 建立“订单式”公共培训模式第55-56页
        5.2.4 创新培训内容:通用基础知识与技能知识第56-57页
    5.3 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参训热情第57页
    5.4 健全培训的相关配套服务第57-59页
        5.4.1 建立农村新生代劳动力人力资源数据库第57页
        5.4.2 培训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技能第57-58页
        5.4.3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第58页
        5.4.4 定期公布区域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培训方案第58页
        5.4.5 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件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指纹强制采集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
下一篇:白云区钟落潭镇征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