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肠肿瘤论文

重组iNGR-GRIM-19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靶向抗结肠癌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5-11页
abstract第11-18页
第1章 绪论第27-55页
    1.1 引言第27-30页
    1.2 文献综述1:GRIM-19及其相关蛋白与肿瘤的相关性第30-39页
        1.2.1 GRIM-19的结构和功能第30-31页
        1.2.2 肿瘤组织中存在GRIM-19基因突变或表达下降第31-33页
        1.2.3 GRIM-19相关蛋白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第33-38页
        1.2.4 GRIM-19的应用前景第38-39页
    1.3 文献综述2:细胞穿透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39-55页
        1.3.1 CPP的分类第40-41页
        1.3.2 CPP的穿膜机制第41-43页
        1.3.3 CPP介导的药物递送第43页
        1.3.4 CPP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43-45页
        1.3.5 基于增强滞留效应(EPR)增强CPP的靶向及穿透能力第45-46页
        1.3.6 基于温度控制提高CPP的靶向及递送能力第46-47页
        1.3.7 双功能靶向肽-穿透肽偶联物第47-49页
        1.3.8 细胞穿透归巢肽第49页
        1.3.9 可活化细胞穿透肽(activatable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ACPP)第49-52页
        1.3.10 CPP的临床应用第52-55页
第2章 GRIM-19、p-STAT3、p-Akt在结肠癌组织和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第55-8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56-68页
        2.1.1 实验材料第56-61页
        2.1.2 实验方法第61-68页
    2.2 实验结果第68-74页
        2.2.1 免疫组化检测GRIM-19、p-STAT3、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第68-70页
        2.2.2 Westernblot检测GRIM-19、p-STAT3、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第70-71页
        2.2.3 RT-PCR检测GRIM-19、p-STAT3、p-AktmRNA的表达水平第71-72页
        2.2.4 结肠癌组织中GRIM-19、p-STAT3、p-Akt蛋白(Westernblot)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第72-73页
        2.2.5 RT-PCR检测结肠癌细胞Colo205及结肠上皮细胞HCEpic中GRIM-19、p-STAT3、p-AktmRNA的表达第73-74页
    2.3 讨论第74-88页
    2.4 小结第88-89页
第3章 重组iNGR-GRIM-19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89-12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89-102页
        3.1.1 实验材料第89-93页
        3.1.2 实验流程图第93-94页
        3.1.3 实验方法第94-102页
    3.2 实验结果第102-114页
        3.2.1 GRIM-19和iNGR-GRIM-19基因序列的PCR扩增结果第102-103页
        3.2.2 pET32a-GRIM-19和pET32a-iNGR-GRIM-19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结果第103-105页
        3.2.3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105-106页
        3.2.4 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第106-107页
        3.2.5 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诱导条件的优化第107-110页
        3.2.6 包涵体的提取洗涤和目的蛋白的层析纯化第110-112页
        3.2.7 纯化后融合蛋白的复性与浓度测定第112-114页
        3.2.8 融合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第114页
    3.3 讨论第114-121页
    3.4 小结第121-123页
第4章 重组iNGR-GRIM-19融合蛋白体外抗结肠癌效应及其机制第123-16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123-137页
        4.1.1 实验材料第123-127页
        4.1.2 实验方法第127-137页
    4.2 实验结果第137-151页
        4.2.1 荧光显微镜检测iNGR-GRIM-19的跨膜效应第137-138页
        4.2.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NGR-GRIM-19在Colo205细胞中的定位第138页
        4.2.3 Westernblot检测iNGR-GRIM-19的跨膜效应第138-139页
        4.2.4 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增殖的影响第139-140页
        4.2.5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第140-141页
        4.2.6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第141页
        4.2.7 iNGR-GRIM-19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第141-142页
        4.2.8 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细胞周期的影响第142-143页
        4.2.9 流式细胞术检测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凋亡的影响第143-144页
        4.2.10 TUNEL检测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凋亡的影响第144-145页
        4.2.11 Hoechst染色检测iNGR-GRIM-19对Colo205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第145-146页
        4.2.12 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迁移能力的影响第146-147页
        4.2.13 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侵袭的影响第147-148页
        4.2.14 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增殖、凋亡、侵袭相关蛋白mRNA的影响第148-150页
        4.2.15 iNGR-GRIM-19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增殖、凋亡、侵袭相关蛋白的影响第150-151页
    4.3 讨论第151-160页
    4.4 小结第160-161页
第5章 重组iNGR-GRIM-19融合蛋白在裸鼠体内的抗结肠癌效应第161-18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61-169页
        5.1.1 实验材料第161-165页
        5.1.2 实验方法第165-169页
    5.2 实验结果第169-182页
        5.2.1 融合蛋白的活体荧光定位第169-170页
        5.2.2 融合蛋白的组织切片荧光定位第170-171页
        5.2.3 iNGR-GRIM-19对Colo205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第171-173页
        5.2.4 各组小鼠生存分析第173-174页
        5.2.5 病理组织学观察第174-175页
        5.2.6 电镜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第175-176页
        5.2.7 TUNEL染色检测结肠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第176-177页
        5.2.8 iNGR-GRIM-19对结肠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第177页
        5.2.9 iNGR-GRIM-19对结肠癌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第177-178页
        5.2.10 iNGR-GRIM-19对结肠癌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相关蛋白mRNA的影响第178-180页
        5.2.11 iNGR-GRIM-19对结肠癌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相关蛋白的影响第180-182页
        5.2.12 iNGR-GRIM-19对荷瘤裸鼠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第182页
    5.3 讨论第182-185页
    5.4 小结第185-187页
第6章 重组iNGR-GRIM-19融合蛋白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87-197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87-190页
        6.1.1 实验材料第187页
        6.1.2 实验方法第187-190页
    6.2 实验结果第190-194页
        6.2.1 豚鼠过敏实验第190页
        6.2.2 热原实验第190页
        6.2.3 肌肉刺激实验第190-191页
        6.2.4 iNGR-GRIM-19融合蛋白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第191页
        6.2.5 iNGR-GRIM-19融合蛋白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第191-192页
        6.2.6 最大耐受量实验分析第192-193页
        6.2.7 iNGR-GRIM-19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布第193-194页
    6.3 讨论第194-196页
    6.4 小结第196-197页
第7章 结论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2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27-229页
致谢第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D1-PP2A信号转导通路在肺腺癌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miR-340靶向DcR3基因抑制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