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本文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页 |
三、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商事仲裁与辽宁自贸试验区基本理论 | 第14-24页 |
一、商事仲裁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一)商事纠纷的内涵 | 第14页 |
(二)商事仲裁机制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5页 |
(三)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的特点 | 第15-16页 |
二、自贸试验区的范畴与界定 | 第16-20页 |
(一)自贸试验区的不同定义 | 第16-17页 |
(二)自贸试验区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自贸试验区的经济自由化 | 第18页 |
(四)自贸区(FTA)与自贸试验区(FTZ)的区别 | 第18-20页 |
三、从综合保税区到辽宁自贸试验区 | 第20-24页 |
(一)保税区的含义 | 第20-21页 |
(二)现有保税区的功能障碍 | 第21-22页 |
(三)辽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 | 第22页 |
(四)辽宁自贸区片区划分及其功能战略定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国内与国外部分自贸园区与自贸区商事仲裁制度 | 第24-33页 |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解决机制 | 第24-26页 |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仲裁机构 | 第24页 |
(二)上海自贸试验区仲裁制度分析 | 第24-26页 |
二、北美自贸区商事仲裁纠纷解决机制 | 第26-29页 |
(一)仲裁的适用范围及机构设置 | 第26-27页 |
(二)相关制度评析 | 第27-29页 |
三、新加坡自由港仲裁制度 | 第29-33页 |
(一)仲裁的适用范围及机构设置 | 第29页 |
(二)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国际仲裁规则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辽宁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机制现状评析 | 第33-44页 |
一、辽宁自贸区商事仲裁纠纷解决机制现状 | 第33-34页 |
二、中国(辽宁)自贸区试验仲裁规则评述 | 第34-42页 |
(一)中国(辽宁)自贸区试验仲裁规则的创新 | 第34-37页 |
(二)中国(辽宁)自贸区试验仲裁规则的积极意义评析 | 第37-38页 |
(三)中国(辽宁)自贸区试验仲裁规则存在的不足 | 第38-42页 |
三、现阶段完善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42-44页 |
(一)完善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二)完善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纠纷解决机制的可行性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机制的完善 | 第44-53页 |
一、提高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当事人自治性 | 第44-48页 |
(一)健全临时措施制度 | 第44-45页 |
(二)完善第三人制度 | 第45-46页 |
(三)重构开放仲裁员名册制度 | 第46-48页 |
二、提高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效率 | 第48-49页 |
(一)健全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制度 | 第48-49页 |
(二)尝试引入临时仲裁 | 第49页 |
三、完善辽宁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解决机制的配套建设 | 第49-53页 |
(一)构建自贸试验区解决商事纠纷的独立仲裁机构 | 第49-50页 |
(二)发展仲裁机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 第50页 |
(三)建立仲裁与审判的协调联动制度 | 第50-51页 |
(四)逐步推动自贸试验区仲裁方式的行业化和专业化 | 第51页 |
(五)实现自贸试验区仲裁人员的再优化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