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HWCVD沉积固态源扩散制备n-PERT双面太阳电池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简介第9-13页
        1.2.1 叉指式背接触(IBC)太阳电池第9-10页
        1.2.2 隧道氧化钝化接触太阳电池第10-11页
        1.2.3 晶硅/非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第11页
        1.2.4 n-PERT结构太阳电池第11-13页
    1.3 n-PERT太阳电池扩散技术现状及问题分析第13-15页
        1.3.1 硼原子扩散法制备p~+层技术第13-15页
        1.3.2 如何有效的实现硼磷一步扩散第15页
    1.4 热丝气相沉积法(HWCVD)简介第15-17页
        1.4.1 热丝CVD法简介第15-16页
        1.4.2 HWCVD反应原理第16-17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HWCVD沉积固态源扩散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第20-31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材料与准备第20-23页
        2.2.1 主要实验原材料与设备第20-22页
        2.2.2 衬底清洗第22-23页
    2.3 HWCVD沉积固态源扩散技术可行性分析第23-30页
        2.3.1 HWCVD沉积固态源扩散技术制备p~+层和n~+层的方阻情况第23-26页
        2.3.2 硅片扩散后表面“起泡”现象的分析及解决第26-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HWCVD法沉积固态源扩散制备p~+层和n~+层的系统研究第31-52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2.1 实验表征仪器第31-32页
        3.2.2 实验方案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51页
        3.3.1 HWCVD沉积重掺杂固态源层性能第32-37页
        3.3.2 硅片扩散后的表面处理第37-42页
        3.3.3 HWCVD沉积固态源扩散制备p~+发射极和n~+背电场第42-49页
        3.3.4 热丝使用前后的性能变化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基于新型扩散技术的n-PERT太阳电池设计与制备第52-63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HWCVD沉积固态源分步扩散制备n-FJ-PERT电池第52-56页
        4.2.1 实验方案与方法第52-54页
        4.2.3 电池结果分析第54-56页
    4.3 HWCVD沉积固态源分步扩散制备n-BJ-PERT电池第56-59页
        4.3.2 实验方案与方法第56页
        4.3.3 n-BJ-PERT电池结果分析第56-59页
    4.4 HWCVD沉积固态源一步扩散制备n-FJ-PERT电池第59-62页
        4.4.1 硼磷一步扩散技术第59页
        4.4.2 实验方案与过程第59-60页
        4.4.3 结果与讨论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4页
    5.1 研究结论第63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63页
    5.3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共轭两亲性聚噻吩嵌段共聚物调控P3HT/ZnO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聚碳酸酯类固态锂金属电池正极/电解质的界面研究及其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