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秋水仙碱处理野大麦×披碱草F1倍性鉴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9-11页
    1.1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研究的目的第9-11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8页
    2.1 披碱草以及披碱草属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2.2 野大麦以及大麦属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2.3 披碱草属与野大麦属远缘杂交研究进展第13-14页
    2.4 植物倍性鉴定方法第14-18页
        2.4.1 植株形态学鉴定第14-15页
        2.4.2 染色体计数法鉴定第15页
        2.4.3 保卫细胞鉴定第15-16页
        2.4.4 花粉形态学鉴定第16页
        2.4.5 流式细胞仪法鉴定第16-18页
3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4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4.1 材料第19页
    4.2 实验器材与药品第19页
    4.3 研究方法第19-22页
        4.3.1 秋水仙碱处理第19页
        4.3.2 植株形态测定第19-20页
        4.3.3 气孔保卫细胞测定第20页
        4.3.4 染色体数目测定第20页
        4.3.5 花粉育性测定第20-21页
        4.3.6 结实率测定第21-22页
5 结果与分析第22-41页
    5.1 秋水仙碱处理后得到结实材料第22页
    5.2 染色体数目的对比第22-24页
    5.3 植株外部形态的对比第24-31页
        5.3.1 株高的对比第24-26页
        5.3.2 株高稳定性的对比第26-27页
        5.3.3 叶长、叶宽、叶厚的对比第27-29页
        5.3.4 叶色的对比第29-31页
    5.4 细胞的对比第31-38页
        5.4.1 气孔器长、宽以及保卫细胞宽的对比第31-34页
        5.4.2 气孔密度比较第34-38页
    5.5 花粉育性与结实性对比第38-41页
        5.5.1 花粉育性对比第38-40页
        5.5.2 结实性对比第40-41页
6 讨论第41-43页
7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谷物萌发对牧区醪糟品质影响比较的研究
下一篇: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