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新型复合防护材料的动静态力学特性和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空壳颗粒复合材料在防护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8-20页
第2章 钢纤维混凝土准静态力学性能研究第20-26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试件制备第20-21页
    2.3 试验设备第21页
    2.4 试验结果第21-22页
    2.5 钢纤维混凝土准静态本构关系的建立与拟合第22-24页
        2.5.1 本构关系的建立第22-23页
        2.5.2 本构关系的拟合第23-24页
    2.6 本构关系中材料参数确定第24-25页
    2.7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第26-52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SHPB试验设备及试验技术第27页
    3.3 SHPB测试原理第27-31页
        3.3.1 试验装置的选取第29-30页
        3.3.2 惯性效应第30-31页
    3.4 混凝土类材料动态典型本构模型第31-37页
        3.4.1 唯象本构模型第32页
        3.4.2 弹性模型第32页
        3.4.3 塑性模型第32页
        3.4.4 损伤模型第32-33页
        3.4.5 塑性损伤理论模型第33-34页
        3.4.6 粘弹性模型第34-35页
        3.4.7 粘塑性模型第35-36页
        3.4.8 粘塑性损伤模型第36页
        3.4.9 其他理论模型第36-37页
    3.5 一种新型非线性粘塑性动态本构模型第37-47页
        3.5.1 试件的制备第37-38页
        3.5.2 试验原理和试验设备第38页
        3.5.3 试验结果第38页
        3.5.4 本构关系的建立及参数的确定第38-43页
        3.5.5 本构关系适用性及材料参数取值合理性的进一步说明和验证第43-46页
        3.5.6 力学性能探讨第46页
        3.5.7 结论第46-47页
    3.6 一种粘塑性损伤动态本构模型第47-51页
        3.6.1 本构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确定第47-51页
        3.6.2 结论第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空壳颗粒复合材料化爆试验第52-67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空壳颗粒材料在成层式防护结构中的应用第53页
    4.3 新型空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3-55页
    4.4 空壳颗粒复合材料现场化爆试验及其试验结果第55-65页
        4.4.1 试验设计第55-57页
        4.4.2 试验结果第57-64页
        4.4.3 试验结果分析第64-65页
        4.4.4 结论第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爆炸载荷下空壳颗粒复合材料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第67-105页
    5.1 引言第67-68页
    5.2 标准试验(分配层为黄沙)的数值模拟第68-77页
        5.2.1 试验模型第68-69页
        5.2.2 建模分析第69-70页
        5.2.3 材料模型及材料参数第70-72页
        5.2.4 模拟结果第72-77页
    5.3 KELVN-MAXWELL本构等效分配层复合材料对比试验的数值模拟第77-84页
        5.3.1 建模分析第77页
        5.3.2 一维应力状态下Maxwell本构模型第77-79页
        5.3.3 空间复杂应力状态下Maxwell本构模型的应用原理第79页
        5.3.4 材料模型及材料参数第79-80页
        5.3.5 模拟结果第80-84页
    5.4 一种双粘性系数本构等效分配层复合材料对比试验的数值模拟第84-95页
        5.4.1 建模分析第84-86页
        5.4.2 一种新形式双粘性系数等效本构模型第86页
        5.4.3 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及其UMAT第86-89页
        5.4.4 模拟结果第89-95页
    5.5 分层式防护结构的损伤效应研究第95-104页
        5.5.1 计算模型第96-98页
        5.5.2 建模分析第98页
        5.5.3 计算结果第98-104页
    5.6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6章 总结和工作展望第105-108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105-106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06页
    6.3 未来工作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页岩储层水力压裂复杂裂缝网络数值模拟
下一篇:新型铋基纳米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