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pH响应型碳酸钙杂化纳米球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 绪论第11-25页
    1.1 药物给药传输系统概述第11-16页
        1.1.1 药物给药系统第11-12页
        1.1.2 靶向给药系统第12-16页
    1.2 纳米药物载体第16-17页
    1.3 药物载体刺激性响应单元第17-18页
    1.4 纳米药物载体的分类第18-21页
    1.5 碳酸钙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第21页
    1.6 叶酸与叶酸受体第21-23页
        1.6.1 叶酸第21-22页
        1.6.2 叶酸受体第22-23页
    1.7 甲氨蝶呤研究现状第23页
    1.8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3-25页
        1.8.1 选题意义第23页
        1.8.2 本文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二 叶酸偶联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第25-35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5-26页
        2.1.1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25页
        2.1.2 主要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9页
        2.2.1 实验准备工作第26-27页
        2.2.2 叶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7页
        2.2.3 FA的活化第27页
        2.2.4 叶酸连接羧甲基壳聚糖(FCMC)的制备第27-28页
        2.2.5 叶酸偶联比测定第28页
        2.2.6 FCMC聚合物表征第28-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3.1 叶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9-30页
        2.3.2 叶酸的活化第30-31页
        2.3.3 pH值对实验的影响第31页
        2.3.4 叶酸偶联比的测定分析第31-32页
        2.3.5 FCMC的表征分析第32-34页
    2.4 小结第34-35页
三 叶酸修饰羧甲基壳聚糖/CaCO_3杂化纳米球的制备、表征第35-44页
    3.1 实验部分第35-38页
        3.1.1 实验原料第35-36页
        3.1.2 实验试剂第36页
        3.1.3 FCMC/CaCO_3杂化纳米球的制备第36-37页
        3.1.4 FCMC/CaCO_3杂化纳米球表征分析第37-3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3.2.1 杂化纳米球的表征分析第38-41页
        3.2.2 杂化米球形成过程第41-42页
        3.2.3 杂化纳米球制备影响因素第42-43页
    3.3 小结第43-44页
四 负载亲水药物的FCMC/CaCO_3杂化纳米球的释药研究第44-51页
    4.1 实验部分第44-47页
        4.1.1 实验原料第44页
        4.1.2 实验试剂第44-45页
        4.1.3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第45页
        4.1.4 二甲双胍药物载药量及包封率测定第45页
        4.1.5 绘制MET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标准曲线第45-46页
        4.1.6 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第46-4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7-50页
        4.2.0 MET标准曲线绘制结果第47-48页
        4.2.1 MET动力吸附结果第48页
        4.2.2 纳米球的载药性能评估第48-49页
        4.2.3 体外释放第49-50页
    4.3 小结第50-51页
五 负载疏水药物的FCMC/CaCO_3杂化纳米球的释药研究第51-58页
    5.1 实验部分第51-54页
        5.1.1 实验原料第51页
        5.1.2 实验试剂第51页
        5.1.3 绘制甲氨蝶呤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标准曲线第51-52页
        5.1.4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第52-53页
        5.1.5 FCMC/CaCO_3混合纳米球的载药及表征第53页
        5.1.6 药物体外释放行为考察第53-54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4-57页
        5.2.1 甲氨蝶呤的标准曲线第54页
        5.2.2 FCMC/CaCO_3杂化纳米球的载药性能第54页
        5.2.3 SEM表征结果第54-55页
        5.2.4 MTX动力吸附结果第55页
        5.2.5 纳米球的载药性能评估第55-56页
        5.2.6 体外释放第56-57页
    5.3 小结第57-58页
六 结论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素化果胶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共振声学无损检测技术的机械结构的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