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发展和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3.1 国外发展和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3.2 ETC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和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分析及总体设计 | 第16-23页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2.2 ETC系统的原理分析 | 第17-21页 |
2.2.1 DSRC协议及其标准化进程 | 第17-18页 |
2.2.2 安全技术 | 第18页 |
2.2.3 ETC车道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2.2.4 基于 5.8GHz的ETC系统构成及原理 | 第19-21页 |
2.3 ETC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收费结算方式和路段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23-53页 |
3.1 收费和结算方式的设计方式 | 第23-28页 |
3.1.1 收费方式 | 第23页 |
3.1.2 车型分类 | 第23-24页 |
3.1.3 ETC支付卡形式 | 第24-25页 |
3.1.4 清分结算方案 | 第25-28页 |
3.2 路段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28-51页 |
3.2.1 ETC入.车道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29-37页 |
3.2.2 ETC出.车道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37-50页 |
3.2.3 实施方案 | 第50-51页 |
3.2.4 收费应用软件升级切换技术原则 | 第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电子不停车系统收费车道设计 | 第53-62页 |
4.1 ETC系统硬件构成 | 第53-55页 |
4.1.1 微波天线 | 第53页 |
4.1.2 天线适配器 | 第53页 |
4.1.3 感应线圈 | 第53-54页 |
4.1.4 自动栏杆机 | 第54页 |
4.1.5 费额显示器 | 第54页 |
4.1.6 车牌识别技术 | 第54-55页 |
4.1.7 车道机 | 第55页 |
4.1.8 抓拍系统 | 第55页 |
4.2 ETC车道设计 | 第55-61页 |
4.2.1 ETC车道设备布局 | 第55-56页 |
4.2.2 ETC车道系统的选型 | 第56-57页 |
4.2.3 收费车道线性设计 | 第57页 |
4.2.4 收费车道的宽度设计 | 第57页 |
4.2.5 自动栏杆机位置的设计(栏杆机前置或后置) | 第57-59页 |
4.2.6 ETC收费车道长度的设计 | 第59-60页 |
4.2.7 ETC车道位置设计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ETC邻道及跟车防干扰技术 | 第62-66页 |
5.1 ETC邻道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第62-64页 |
5.1.1 邻道干扰的问题 | 第62-63页 |
5.1.2 邻道干扰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63页 |
5.1.3 邻道干扰的解决方案 | 第63-64页 |
5.2 跟车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第64-65页 |
5.2.1 跟车干扰产生的原因 | 第64页 |
5.2.2 跟车干扰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 | 第66-70页 |
6.1 测试内容 | 第66页 |
6.2 测试方法 | 第66-67页 |
6.2.1 硬件测试方法 | 第66页 |
6.2.2 软件测试方法 | 第66-67页 |
6.3 测试结果 | 第67-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2页 |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70-71页 |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