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正常工况下隔水管动力学及涡激振动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悬挂状态下隔水管结构动力学及涡激振动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悬挂作业模式及悬挂方式 | 第19-23页 |
1.3.1 悬挂作业模式 | 第19-20页 |
1.3.2 软、硬悬挂方式 | 第20-22页 |
1.3.3 避台风撤离作业准则 | 第22-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悬挂钻井隔水管结构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 | 第25-33页 |
2.1 概述 | 第25页 |
2.2 钻井隔水管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2.2.1 钻井隔水管结构动力学响应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2.2 悬挂隔水管结构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3 悬挂隔水管系统结构动力学响应模型 | 第27-32页 |
2.3.1 悬挂隔水管模型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2.3.2 悬挂隔水管结构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28页 |
2.3.3 隔水管水动力载荷及强度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2.3.4 硬悬挂隔水管悬挂点边界条件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悬挂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响应分析方法 | 第33-39页 |
3.1 概要 | 第33页 |
3.2 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及其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3.2.1 涡激振动的产生 | 第33-34页 |
3.2.2 涡激振动研究方法 | 第34页 |
3.3 悬挂隔水管涡激振动半经验数值分析方法 | 第34-38页 |
3.3.1 SHEAR7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3.3.2 方法验证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硬悬挂隔水管结构动力学响应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39-59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硬悬挂隔水管系统配置及参数 | 第39-46页 |
4.2.1 平台参数 | 第39-40页 |
4.2.2 环境参数 | 第40-44页 |
4.2.3 隔水管系统配置 | 第44-45页 |
4.2.4 2461M水深隔水管系统配置 | 第45-46页 |
4.3 硬悬挂钻井隔水管动力学响应数值计算 | 第46-55页 |
4.3.1 不同数值分析方法对比 | 第46-49页 |
4.3.2 悬挂长度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3 航速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4 航向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4.4 硬悬挂隔水管避台风撤离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58页 |
4.4.1 许可悬挂长度可行性研究 | 第55-57页 |
4.4.2 许可航速可行性研究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硬悬挂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响应模拟及分析 | 第59-66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不同浮力块覆盖率下的涡激振动 | 第59-61页 |
5.2.1 浮力块 | 第59-60页 |
5.2.2 不同浮力块布置方案的数值模拟 | 第60-61页 |
5.3 不同悬挂长度及航速涡激振动响应 | 第61-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响应的流固耦合分析 | 第66-89页 |
6.1 引言 | 第66页 |
6.2 涡激振动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 第66-71页 |
6.2.1 隔水管流体的流动控制方程 | 第66-67页 |
6.2.2 流场湍流模型 | 第67页 |
6.2.3 隔水管结构振动方程 | 第67-69页 |
6.2.4 计算模型及网格 | 第69-70页 |
6.2.5 本章计算参数 | 第70-71页 |
6.3 1DOF数值分析结果 | 第71-80页 |
6.3.1 无量纲振幅及振动频率比 | 第71-74页 |
6.3.2 升、阻力系数时程曲线 | 第74-79页 |
6.3.3 升、阻力系数与约化速度的关系 | 第79-80页 |
6.4 2DOF数值分析结果 | 第80-88页 |
6.4.1 无量纲振幅及振动频率比 | 第80-82页 |
6.4.2 不同固有频率隔水管涡激振动轨迹 | 第82-87页 |
6.4.3 升、阻力系数与约化速度的关系 | 第87-8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