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 1.2.1 国外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V2G充电站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页 |
| 1.3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3.1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2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变流器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4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4.1 国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1.4.2 国内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机结构设计 | 第19-31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晶闸管相控型充电机充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 第19-24页 |
| 2.2.1 晶闸管相控型充电机结构 | 第19-22页 |
| 2.2.2 晶闸管相控型充电机充电过程仿真分析 | 第22-24页 |
| 2.3 基于H桥级联型充电机结构设计 | 第24-30页 |
| 2.3.1 充电机H桥级联多电平变流器结构 | 第24-25页 |
| 2.3.2 充电机H桥级联多电平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 2.3.3 H桥级联多电平变流器的载波移相脉宽调制技术 | 第27-28页 |
| 2.3.4 充电机双向DC/DC功率变换器结构 | 第28-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充/换电站H桥级联变流器控制策略 | 第31-48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变流器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 | 第31-35页 |
| 3.2.1 充/换电站变流器直流侧相间电压均衡控制 | 第31-33页 |
| 3.2.2 充/换电站变流器直流相内电压均衡控制 | 第33-35页 |
| 3.3 充/换电站变流器交流侧电流控制策略 | 第35-47页 |
| 3.3.1 充/换电站变流器的固定开关频率PWM电流控制 | 第35-39页 |
| 3.3.2 充/换电站变流器的滞环PWM电流控制策略 | 第39-41页 |
| 3.3.3 充/换电站变流器准固定频率的滞环PWM电流控制方法 | 第41-43页 |
| 3.3.4 充/换电站内充电机的控制仿真分析 | 第43-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 | 第48-68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分析 | 第48-51页 |
| 4.2.1 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特性 | 第48-49页 |
| 4.2.2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及充电行为规律 | 第49-51页 |
| 4.3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配电网影响的研究 | 第51-57页 |
| 4.3.1 蒙特卡洛方法概述 | 第51页 |
| 4.3.2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功率需求 | 第51-56页 |
| 4.3.3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4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 | 第57-67页 |
| 4.4.1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建模 | 第58-60页 |
| 4.4.2 粒子群算法优化有序充电控制模型 | 第60-65页 |
| 4.4.3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65-6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附录IEEE 33节点数据 | 第74-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