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郁竹艺屏风的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解析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3.1 竹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屏风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5-20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1.5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5.1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 屏风的概述 | 第26-34页 |
2.1 屏风的概念与文化内涵 | 第26-28页 |
2.1.1 屏风的概念 | 第26-27页 |
2.1.2 屏风的文化内涵 | 第27-28页 |
2.2 屏风的类型 | 第28-30页 |
2.3 现代屏风的分析研究 | 第30-33页 |
2.3.1 现代屏风的造型 | 第30-31页 |
2.3.2 现代屏风的材料 | 第31页 |
2.3.3 现代屏风的功能 | 第31-32页 |
2.3.4 现代屏风的连接方式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传统小郁竹艺屏风的分析研究 | 第34-45页 |
3.1 小郁竹艺的概述 | 第34-35页 |
3.1.1 小郁竹艺的概念 | 第34页 |
3.1.2 小郁竹艺的发展历程 | 第34-35页 |
3.1.3 小郁竹艺的应用范围 | 第35页 |
3.2 传统小郁竹艺屏风的分析研究 | 第35-44页 |
3.2.1 工艺 | 第35-43页 |
3.2.2 造型 | 第43页 |
3.2.3 结构 | 第43-44页 |
3.2.4 装饰题材 | 第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小郁竹艺屏风的创新思路 | 第45-52页 |
4.1 相关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借鉴 | 第45-47页 |
4.1.1 相关竹器的学习与借鉴 | 第45页 |
4.1.2 相关艺术形态的学习与借鉴 | 第45-47页 |
4.2 小郁竹艺屏风的创新思路 | 第47-51页 |
4.2.1 造型的创新 | 第47-48页 |
4.2.2 材料的创新 | 第48-49页 |
4.2.3 色彩的创新 | 第49页 |
4.2.4 功能的创新 | 第49-50页 |
4.2.5 装饰题材的创新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小郁竹艺屏风创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第52-57页 |
5.1 小郁竹艺屏风的创新设计原则 | 第52-53页 |
5.1.1 实用性原则 | 第52页 |
5.1.2 安全性原则 | 第52页 |
5.1.3 时代性设计原则 | 第52-53页 |
5.1.4 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 第53页 |
5.1.5 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 第53页 |
5.2 设计方法 | 第53-56页 |
5.2.1 移植设计法 | 第54页 |
5.2.2 借鉴设计法 | 第54-55页 |
5.2.3 模仿设计 | 第55页 |
5.2.4 重构设计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小郁竹艺屏风的创新设计研究的实施 | 第57-72页 |
6.1 小郁竹艺屏风创新设计的主题与思路 | 第57-59页 |
6.2 小郁竹艺屏风创新设计的制作过程 | 第59-65页 |
6.3 小郁竹艺屏风创新设计的实例及效果图展示 | 第65-7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结论 | 第72页 |
7.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