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8页
        1.2.3 研究述评第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21页
        1.3.2 基本框架第21-22页
        1.3.3 研究方法第22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22-24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4-3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6页
        2.1.1 城市文化遗产第24-25页
        2.1.2 保护性开发第25-26页
    2.2 理论基础第26-30页
        2.2.1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第26-27页
        2.2.2 城市经营理论第27-28页
        2.2.3 文化资源开发理论第28页
        2.2.4 旅游区位理论第28-29页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30页
3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潜力研究第30-40页
    3.1 保护性开发现状分析第30页
    3.2 保护性开发潜力影响因素第30-33页
        3.2.1 遗产自身因素第30-31页
        3.2.2 需求因素第31页
        3.2.3 供给因素第31-32页
        3.2.4 环境因素第32-33页
    3.3 保护性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第33-38页
        3.3.1 保护性开发潜力评价方法比较第33-34页
        3.3.2 保护性开发潜力评价的R-D矩阵模型第34-38页
    3.4 章节小结第38-40页
4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第40-53页
    4.1 现有开发模式研究第40-43页
        4.1.1 开发模式分析第40-41页
        4.1.2 开发模式比较第41-43页
    4.2 保护性开发模式构建第43-46页
        4.2.1 资源性要素(ResourceElements)第44页
        4.2.2 市场性要素(MarketElements)第44-45页
        4.2.3 产品性要素(ProductElements)第45-46页
        4.2.4 保护性开发要素(ProtectiveDevelopmentElements)第46页
    4.3 实证研究——以西安市的城市文化遗产为例第46-52页
        4.3.1 研究背景第46-47页
        4.3.2 保护性开发(RMPP)模式应用第47-52页
    4.4 章节小结第52-53页
5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适宜性研究第53-76页
    5.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适宜性意义第53-54页
    5.2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模型第54-61页
        5.2.1 评价体系第54-56页
        5.2.2 模型选取第56页
        5.2.3 模型建立第56-61页
    5.3 实证研究——以西安市的城市文化遗产为例第61-75页
        5.3.1 研究背景第61-64页
        5.3.2 适宜性评价模型应用第64-75页
    5.4 章节小结第75-76页
6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对策建议第76-80页
    6.1 客观分析保护性开发潜力第76-77页
    6.2 完善保护性开发新模式第77-78页
    6.3 综合考虑保护性开发的适宜性第78-79页
    6.4 促进城市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第79-80页
7 研究结论第80-82页
    7.1 主要结论第80-81页
    7.2 研究展望第81-82页
附录第82-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字体图形导视设计--以西安浐灞生态区湿地公园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