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消失点的鲁棒逆透视变换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研究现状及难点问题第10-13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研究的难点问题第12-13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3-15页
2 逆透视变换第15-33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逆透视变换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2.3 逆透视变换的数学模型第16-21页
        2.3.1 智能车坐标系第16-17页
        2.3.2 摄像机数学模型第17-20页
        2.3.3 逆透视变换原理和性质第20-21页
    2.4 逆透视变换应用第21-27页
        2.4.1 道路交通标线检测和识别第22-24页
        2.4.2 障碍物检测第24-25页
        2.4.3 距离检测第25-26页
        2.4.4 交通流检测第26-27页
    2.5 逆透视变换实现第27-31页
        2.5.1 基于矩阵变换的逆透视变换实现第27-28页
        2.5.2 基于对应点变换的逆透视变换实现第28-29页
        2.5.3 基于简化相机模型的逆透视变换实现第29-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基于消失点的鲁棒逆透视变换第33-47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基于消失点的俯仰角和偏航角计算第34-40页
    3.3 逆透视变换第40-43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基于IPM和形状匹配的导向箭头检测与识别第47-62页
    4.1 引言第47-49页
    4.2 基于逆透视变换的导向箭头检测第49-52页
        4.2.1 基于逆透视变换的候选区域提取第49-51页
        4.2.2 导向箭头检测第51-52页
    4.3 基于形状匹配的导向箭头识别第52-57页
        4.3.1 基于形状上下文的导向箭头形状特征提取第53-54页
        4.3.2 基于蚁群优化的导向箭头形状匹配第54-57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第57-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内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9页
    B.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adoop的改进聚类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
下一篇:汽车全景图像主动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