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纳米CaCO_3的性质 | 第10页 |
1.3 纳米CaCO_3的制备方法 | 第10-13页 |
1.3.1 碳化法 | 第10-11页 |
1.3.2 凝胶法 | 第11页 |
1.3.3 乳液法 | 第11-12页 |
1.3.4 复分解法 | 第12页 |
1.3.5 物理法 | 第12-13页 |
1.4 纳米CaCO_3的应用 | 第13-17页 |
1.4.1 塑料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2 橡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3 涂料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4.4 造纸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5 日化、医药、食品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纳米CaCO_3改性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5.1 表面改性理论 | 第17页 |
1.5.2 表面改性方法 | 第17-19页 |
1.5.3 表面改性剂种类 | 第19-22页 |
1.6 我国纳米CaCO_3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1.7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7.3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2章 L-赖氨酸接枝纳米碳酸钙的合成 | 第25-42页 |
引言 | 第25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2.1.2 纳米CaCO_3制备工艺 | 第26-27页 |
2.1.3 L-赖氨酸接枝纳米CaCO_3工艺 | 第27-28页 |
2.1.4 测试和表征方法 | 第28-3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2.2.1 制备纳米CaCO_3 | 第30-32页 |
2.2.2 L-赖氨酸表面改性纳米CaCO_3 | 第32-37页 |
2.2.3 改性机理的探讨 | 第37-38页 |
2.2.4 产品表征 | 第38-41页 |
2.3 结论 | 第41-42页 |
第3章 不同氨基酸接枝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 第42-55页 |
引言 | 第42页 |
3.1 五种氨基酸性质和来源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3.2.1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3.2.2 实验试剂、仪器、工艺、分析检测方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3.1 改性剂的选择 | 第43-45页 |
3.3.2 谷氨酸改性纳米CaCO_3单因素实验 | 第45-47页 |
3.3.3 谷氨酸改性纳米CaCO_3正交实验 | 第47-50页 |
3.3.4 改性纳米CaCO_3的表征 | 第50-54页 |
3.4 结论 | 第54-55页 |
第4章 CaCO_3/SiO_2复合物的制备研究 | 第55-70页 |
引言 | 第55页 |
4.1 实验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55-56页 |
4.1.1 原料 | 第55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5-56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4.2 实验原理和工艺流程 | 第56-58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4.2.2 工艺流程 | 第57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4.3 分析检测 | 第58-60页 |
4.3.1 H_2SiF_6含量分析 | 第58页 |
4.3.2 复合物CaCO_3/SiO_2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4.3.3 CaCO_3/SiO_2耐酸性能检测 | 第59页 |
4.3.4 SiO_2纯度检测 | 第59页 |
4.3.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页 |
4.3.6 XRD分析 | 第59页 |
4.3.7 纳米粒度分布 | 第59-6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4.4.1 样品SiO_2纯度 | 第60页 |
4.4.2 SiO_2包覆纳米CaCO_3的研究 | 第60-65页 |
4.5 产品表征 | 第65-68页 |
4.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5-66页 |
4.5.2 XRD分析 | 第66-67页 |
4.5.3 纳米粒度分析 | 第67-68页 |
4.5.4 复合粒子CaCO_/SiO_2耐酸性研究 | 第68页 |
4.6 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