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黄瓜群体冠层结构特征研究进展及模拟模型 | 第16-20页 |
1.1.1 冠层动态性特征分析及模拟 | 第17-18页 |
1.1.2 冠层异质性特征分析及模拟 | 第18-20页 |
1.2 黄瓜冠层光合特征分析及模拟 | 第20-22页 |
1.2.1 黄瓜冠层光截获特征分析及模拟 | 第20-21页 |
1.2.2 黄瓜冠层光合特性分析及模拟 | 第21-22页 |
1.3 三维冠层重建以及功能-结构并行模拟方法分析 | 第22-26页 |
1.3.1 三维冠层结构模型构建 | 第24-25页 |
1.3.2 功能-结构并行模拟及应用 | 第25-26页 |
1.4 冠层重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26页 |
1.5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3 组织结构图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黄瓜冠层动态性和异质性结构特征分析 | 第34-5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2.1.1 试验材料、试验地点及温室环境 | 第34-35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2.1.3 方向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2.1.4 叶片光截获日变化以及光合日变化测定 | 第37页 |
2.1.5 叶片光截获模拟 | 第37-38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38-51页 |
2.2.1 器官动态扩展规律分析 | 第38-40页 |
2.2.2 叶片方位角的von Mises分布分析 | 第40-42页 |
2.2.3 群体中叶片方位角分布分析 | 第42-45页 |
2.2.4 群体冠层中叶倾角分布分析 | 第45-47页 |
2.2.5 光截获及光合速率日变化分析 | 第47-51页 |
2.3 讨论 | 第51-53页 |
2.4 结论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第三章 黄瓜群体冠层方位角分布模拟模型构建 | 第56-6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3.1.1 试验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57页 |
3.1.2 模型描述 | 第57-59页 |
3.1.3 模型准确性验证 | 第59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3.2.1 叶片方位角分布分析 | 第59-63页 |
3.2.2 模型拟合及参数提取 | 第63-64页 |
3.2.3 模型准确性验证 | 第64-65页 |
3.3 讨论 | 第65-66页 |
3.4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基于黄瓜冠层形态学参数的结构模型构建 | 第69-10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9页 |
4.1.1 试验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70-72页 |
4.1.2 模型描述 | 第72-75页 |
4.1.2.1 器官动态扩展模型 | 第72-73页 |
4.1.2.2 器官异质性分布模型 | 第73-75页 |
4.1.3 三维冠层重建 | 第75-76页 |
4.1.4 案例分析 | 第76-78页 |
4.1.5 模型校准及验证 | 第78-79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79-90页 |
4.2.1 结构参数模拟分析 | 第79-85页 |
4.2.2 器官分布模拟分析 | 第85-88页 |
4.2.3 叶片光截获分析 | 第88-90页 |
4.3 模型准确性验证 | 第90-93页 |
4.4 讨论 | 第93-95页 |
4.5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第五章 冠层结构模型在黄瓜栽培密度最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100-11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6页 |
5.1.1 试验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101-102页 |
5.1.2 三维模型构建 | 第102-103页 |
5.1.3 光分布模拟 | 第103-104页 |
5.1.4 光合模型 | 第104-105页 |
5.1.5 呼吸模型 | 第105页 |
5.1.6 模型验证 | 第105-106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106-113页 |
5.2.1 秋冬季冠层内部光分布分析 | 第106-108页 |
5.2.2 单叶光截获分析 | 第108-109页 |
5.2.3 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生产分析 | 第109-111页 |
5.2.4 最优化株行距模拟分析 | 第111-113页 |
5.3 讨论 | 第113-115页 |
5.4 结论 | 第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9-122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119-120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6.3 存在的问题及下步计划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2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