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论文

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中国经济增长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 研究框架第18-19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19-22页
2 理论综述第22-38页
    2.1 经济增长理论第22-27页
        2.1.1 古典经济学第22-23页
        2.1.2 新古典经济学第23-25页
        2.1.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第25-26页
        2.1.4 制度变迁理论第26-27页
    2.2 财政分权理论第27-31页
        2.2.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第28页
        2.2.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第28-29页
        2.2.3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第29-31页
    2.3 委托代理理论第31-37页
        2.3.1 委托代理理论的起源与内涵第31-32页
        2.3.2 代理成本第32-33页
        2.3.3 委托代理的模型研究第33-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研究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第39-42页
        3.2.1 中国的财政分权实践第39-40页
        3.2.2 财政分权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吗?第40-42页
    3.3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解释框架第42-51页
        3.3.1 经济增长——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解释框架第42-45页
        3.3.2 制度框架的进一步解释第45-48页
        3.3.3 制度框架的成本——“增长的代价”第48-51页
    3.4 中国经济问题的回答——从制度解释框架出发第51-52页
        3.4.1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第51页
        3.4.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否持续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4 基于异质性地方政府激励锦标赛模型研究第54-62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晋升锦标赛模型第55-59页
        4.2.1 基本假设第55-56页
        4.2.2 同质性竞争者的晋升锦标赛模型第56-57页
        4.2.3 异质性竞争者的晋升锦标赛模型第57-58页
        4.2.4 对比分析第58-59页
    4.3 研究结论及分析第59-61页
        4.3.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4.3.2 结论分析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地方官员激励机制研究第62-74页
    5.1 引言第62-63页
    5.2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第63-71页
        5.2.1 模型假设第63-64页
        5.2.2 模型说明第64-65页
        5.2.3 模型信息对称状态下的激励模型第65-66页
        5.2.4 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激励模型第66-71页
    5.3 数值模拟第71页
    5.4 结论分析第71-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6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研究第74-86页
    6.1 引言第74-75页
    6.2 实证研究第75-83页
        6.2.1 模型背景第75-77页
        6.2.2 研究设计第77-78页
        6.2.3 实证结果第78-83页
    6.3 研究结论第83页
    6.4 本章小结第83-86页
7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环境保护支出效率研究第86-96页
    7.1 引言第86-88页
    7.2 实证研究第88-94页
        7.2.1 模型背景第88-89页
        7.2.2 研究设计第89-90页
        7.2.3 实证结果第90-94页
    7.3 研究结论第94-95页
    7.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6-102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96-98页
    8.2 政策建议第98-100页
    8.3 研究展望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6页
附录第116-118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6页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6-117页
    附录C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机理及其实证研究--以台州为例
下一篇:基于SV模型和EVT理论的金融极值风险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