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指标与效果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图索引 | 第16-18页 |
表索引 | 第18-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22-28页 |
1.2.1 发病危险因素提取 | 第22-23页 |
1.2.2 血糖水平预测 | 第23-25页 |
1.2.3 2 型糖尿病发生诊断 | 第25-26页 |
1.2.4 2 型糖尿病发病干预 | 第26-27页 |
1.2.5 总结与分析 | 第27-2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8-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29-31页 |
第2章 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 第31-42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发病危险因素提取方法 | 第31-32页 |
2.3 发病风险状态判定模型 | 第32-33页 |
2.4 分类、聚类相关知识 | 第33-41页 |
2.4.1 BP 神经网络 | 第34-35页 |
2.4.2 SVM 算法 | 第35-37页 |
2.4.3 C4.5 算法 | 第37-39页 |
2.4.4 EM 聚类 | 第39-40页 |
2.4.5 其他方法 | 第40-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多因素对血糖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42-56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相关研究主要方法及分析 | 第42-45页 |
3.2.1 相关研究主要方法 | 第42-44页 |
3.2.2 问题总结与分析 | 第44-45页 |
3.3 基于敏感度计算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45-48页 |
3.3.1 算法原理 | 第45页 |
3.3.2 数据预处理 | 第45-46页 |
3.3.3 人群划分 | 第46页 |
3.3.4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敏感度计算 | 第46-48页 |
3.4 实验及分析 | 第48-55页 |
3.4.1 实验目的和实验数据源 | 第48-49页 |
3.4.2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49-50页 |
3.4.3 评价方法 | 第50页 |
3.4.4 实验过程和参数说明 | 第50-51页 |
3.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4页 |
3.4.6 实验结果有效性验证 | 第54-55页 |
3.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指标分析 | 第56-77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相关研究主要方法及分析 | 第56-59页 |
4.2.1 相关研究主要方法 | 第56-58页 |
4.2.2 问题总结与分析 | 第58-59页 |
4.3 干预指标选取及验证方法 | 第59-64页 |
4.3.1 算法原理 | 第59页 |
4.3.2 RSD 判定 | 第59页 |
4.3.3 亚人群归属 | 第59-62页 |
4.3.4 干预程度计算 | 第62-64页 |
4.3.5 统计分析 | 第64页 |
4.4 实验及分析 | 第64-75页 |
4.4.1 实验目的及实验数据源 | 第64-65页 |
4.4.2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65-66页 |
4.4.3 评价方法 | 第66页 |
4.4.4 实验过程和参数说明 | 第66-67页 |
4.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5页 |
4.4.6 实验结果有效性验证 | 第75页 |
4.5 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 | 第77-129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相关研究主要方法及分析 | 第77-79页 |
5.2.1 相关研究主要方法 | 第77-78页 |
5.2.2 问题总结与分析 | 第78-79页 |
5.3 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 第79-81页 |
5.3.1 算法原理 | 第79页 |
5.3.2 RSD 判定 | 第79页 |
5.3.3 计算调整前两位指标对风险降低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4 计算增加调整干预指标对风险降低的影响 | 第80-81页 |
5.3.5 预测血糖值 | 第81页 |
5.3.6 计算状态转移概率 | 第81页 |
5.4 实验及分析 | 第81-128页 |
5.4.1 实验目的和实验数据源 | 第81-82页 |
5.4.2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82页 |
5.4.3 评价方法 | 第82-83页 |
5.4.4 实验过程和参数说明 | 第83页 |
5.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3-122页 |
5.4.6 结果综合分析 | 第122-127页 |
5.4.7 实验结果有效性验证 | 第127-128页 |
5.5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6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129-139页 |
6.1 引言 | 第129页 |
6.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29-134页 |
6.2.1 技术路线和设计原则 | 第129页 |
6.2.2 目标和功能需求 | 第129-131页 |
6.2.3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31-133页 |
6.2.4 交互界面设计 | 第133-134页 |
6.3 关键功能模块实现 | 第134-136页 |
6.3.1 干预指导 | 第134-135页 |
6.3.2 干预效果评估 | 第135页 |
6.3.3 制定干预指导方案 | 第135-136页 |
6.4 实验及分析 | 第136-138页 |
6.4.1 实验目的和数据资源 | 第136页 |
6.4.2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136页 |
6.4.3 评价方法说明 | 第136-137页 |
6.4.4 实验过程和参数说明 | 第137页 |
6.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37-138页 |
6.5 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139-143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39-141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4页 |
附录1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指导系统流程图 | 第154-156页 |
附录2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指导方案 | 第156-159页 |
附录3 运动具体耗能手册 | 第159-1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